第四百五十八章 假账(第4/6页)

什么是盐的源头?当然是煮盐的灶户!

这是个笨办法,有点像系统工程学里的“归零”故障分析模法,也就是当一个庞杂的系统内部某一环节出现了问题,却根本找不到这个问题出在哪里时,就需从第一步到最后一步逐一溯源,抛弃主观臆断,重新一一验证,直到问题完全解决。

而盐务的问题说起来麻烦,实际上却并不复杂,因为跟动辄数十个系统上万个零件的航天器相比,盐务里盐流通的大环节只有三个群体,灶户-两淮都转运盐使司-守支商人。

但这个办法,有一个重要前提,那就是必须有大量的人手同时接管盐场。

而姜星火给解缙提供了选择,如果有必要,是可以请求皇帝让一部分备倭军南下的。

显然,解缙通过雷厉风行的手段,得到了姜星火的赏识,如果没有解缙之前果断拿下黄淮布政使司左参政和淮安府同知的表现,让姜星火见到了解缙不一样的一面,见到了他的胆识,姜星火是一定不会说出这番话的。

而在信中,姜星火也隐晦地表达了,支持解缙继续查下去,规模可以扩大,但结果不见得能保证。

毕竟,无论是朱高炽嫡系的黄淮布政使,还是自带两块免死金牌的漕运总督,都只是跟解缙的任务沾边,但沾的不多,费尽力气弄倒了,也解决不了当下的问题。

如今淮安知府杨瓛已经噶了,最重要也是最难啃的,只剩下了看起来无懈可击的两淮都转运盐使施幼敏。

正所谓“说曹操,曹操到”,还没等解缙写完回信,施幼敏竟是主动派人上门,说两淮都转运盐使司衙门的大小官员听说逆贼畏罪自杀,特意于晚上设宴,给受伤的钦差接风洗尘。

“大人,去吗?去的话,或许我可以趁着这个机会,做些其他的事情。”

解缙的眉头微微挑了一下,旋即反应过来了,惊讶地说道:“莫非你打算?”

赵海川轻轻地点了点头道:“不错,如果盐使司衙门的官员都去赴宴,那么或许可以突击检查一些地方,收集一些其他证据,这样他们反应不及时,说不定会有发现。”

“这事情可以一试,但是……”

解缙微微沉吟着,最终还是说道:“这东西涉及到的利益太大,光是这么查,恐怕会打草惊蛇。”

“大人放心吧!”

赵海川显然已经胸有成竹,信誓旦旦地保证道:“不是动仓库,而是查这些官员的外宅,既然有贪墨,明面上拿不到证据,他们又不可能放到府邸里,那么多半是被藏到了其他地方,而外宅就是极有可能的一处所在。”

解缙微微点了点头,这才说道:“赵百户,本官相信你的能力,只是此事万万不可操之过急,还是要师出有名。”

“这一点我知道。”

赵海川笑眯眯地说道:“只是去查一些失窃案而已。”

……

盐使司衙门里,施幼敏亲自看了接风宴的场地和布置,如今得了杨瓛已死的准确消息,却是放下了心来,甚至还有闲心哼起了家乡的小调。

杨瓛一死,钦差谋反案的罪责,都被那一纸字迹确凿的“悔过书”给担了下来,而无论杨瓛这个最大的地方官知道什么盐务上的内情,也都无法再拿来当做背叛自己求得保全的证据了。

淮安府地方上的士绅,更是没有跟施幼敏直接接触过。

不得不说,施幼敏是个极有眼光的人,他根本不贪士绅和盐商的钱,那些钱太容易被人查出来,他是直接利用手中的权力,拢了一批官员,从盐税里抽成,然后做假账做的天衣无缝。

什么叫格局?什么叫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这也是为什么盐税的问题始终没有被查出来的原因,因为本来就是一笔糊涂账,而且光是看账面,也看不出什么问题,若不是姜星火和夏原吉用数学的方法通过跟北宋对比,等比例推算出了盐税的缺失,恐怕这么大的窟窿,还会被掩盖住好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