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 阶段(第3/7页)

“当然能做到,我的法子跟王安石不一样。”

如果说王安石是古代理财专家的模板,那么受到时代局限性的影响,其实法子还是商鞅时候传下来那些的变种。

而姜星火面临的情况则不同,其一便是永乐帝比宋神宗更敢杀人,这位造反上位的皇帝更不需要顾忌种种非议;其二则是姜星火绝不会让自己的政策在基层走样,这是他从王安石变法中学到的最重要的经验教训;其三则是姜星火的手段更多,除了借鉴取得巨大成功的张居正变法的成功经验以外,他还有自己所学的现代的银行、货币改革、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自由贸易体系、对外转嫁国内经济压力等方法……一套组合拳下去,搞不来钱才是怪事。

事实上,这也是永乐新政在第二阶段与第一阶段的显著不同。

第一阶段,也就是截止到目前的阶段,主要还是在论证要不要变法,变法是否具有合天理、合法度。

而第二阶段,确定了要变法,变法合法合理以后,思想文化上的事情也重要,譬如儒教改革、推广科学等等……但更重要的,则是切实地提高制造力,以及让大明的财政快速富裕起来。

只有见了海量的钱到账上,永乐帝才会继续以毫不动摇的态度支持变法进行下去。

——因为这是文官们不能给他的。

文官们只会劝他休养生息不要穷兵黩武,而姜星火不仅能给他搞来大量的钱,满足他“治隆唐宋、远迈汉唐”的千古一帝所需,还能让社会维持稳定,这就是姜星火对于永乐帝来说无可替代的价值。

只要这种无可替代的价值始终存在,无论永乐帝对于他本人的态度如何、私谊是否有变化,都会坚定不移地支持姜星火。

“那国师下一步打算怎么做?若是商业上能帮到国师的,我们曹国公府义不容辞!”李增枝拍着胸脯保证道。

姜星火知道对方嘴上虽然这么说,但心底里多半还是盘算着怎么借机捞取更多的财富,不过他也没有戳破,毕竟像是道衍、夏原吉这样为了理想跟着他搞变法的人还是太少了,其他人都是有所求的,只不过求得不同,想要做成事情,总不能把所有人都推到对立面。

“两方面,先说国外,既然要搞钱,那海禁一定要废,不然明日非武装自由贸易区搞不起来,后续对安南、朝鲜的自由贸易也搞不了,海贸的利差是变法新政见成效的大头,这个谁来都拦不了。”

“然后是国内,《盐铁论》怎么来的?还不是因为西汉那时候汉武帝为了搞钱,搞盐铁官营垄断,所以有了盐铁会议,如今开中法积弊已显,盐法连带着漕运,不仅是其二者本身,而是南北经济沟通都被淤塞了,如果想把国内的商业搞起来,商税和各项政策,都是要跟着变的,而且不能把事情做绝了,也不能把商人都逼死了……相反,商业要进一步升级,譬如这次的期货,以后还有很多新东西要推出,商业会极大繁荣起来,制造业也是如此,这样国内的经济循环才能搞活。”

李增枝若有所思地问道:“会不会影响粮食产量和粮价?”

这倒不是李增枝忧国忧民,而是曹国公府名下就有大量的庄园和耕地,毕竟在这个时代,购置田产的财富增长率虽然没有姜星火前世很多网络论坛上估计的那么夸张,但也是一项跟商业比起来,对普通人来说更加稳定的理财手段。

事实上,在大明商业一直被抑制,商人不成气候,其实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商业不够“稳定”,这里面包括了各地税率、道路安全、官吏勒索等因素,如果商业环境能够做到税率统一且相对较低,道路安全有保障不会被劫道,而且官吏也不会频繁勒索,那么国内商业一定是会极大地繁荣起来的,到时候哪怕商税收的低一些,总量呈现了爆发式增长以后,收上来的钱还是比以前多得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