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 阶段(第2/7页)

“不用,让他留在这长长见识也好,回去给王景传话也能传个清楚。”

姜星火自然知道郇旃是来干什么的,不过却并不以为意,这里的事情又不是秘密交易,没什么好藏的。

接下来姜星火又问了些刘富春关于做生意方面的问题,五花八门,从税类到税率,再到交通情况、官吏克扣程度,基本涉及到行商的都大略问了个遍。

“扬州可有好的特产货物?”

“有是有!不知您需要什么样的货?”刘富春笑吟吟地问道。

“说说都有什么。”

“扬州的特产货物主要是漆器、仪征的绿杨春茶、以及淮扬盐场的……盐。”

说到最后,刘富春脸上的笑意已经有点维持不住了。

毕竟在扬州境内的盐、漆、茶三类产业中,盐业与漆业皆属于垄断地位,尤其是漆业更是垄断行业,至于盐业则完全就是暴利行业,他就是从事盐业的。

而私盐甚至连税赋都省了,并且某些地方根本分不清官盐还是私盐,再加上关系网庞大,所以刘富春才有胆子在江南开店贩卖私盐,换取一点“微薄”的收益,但这件事是不能拿到台面上说的。

两淮所产食盐,绝大部分通过大运河来运输,北集散地在淮安,南集散地在扬州,淮盐经淮安运到扬州,再从扬州通过长江转运到南方各地,由此形成了一个积累大量财富的商人群体——淮扬盐商。

这里面的水太深,盐法和漕运是分不开的,几十万盐工、漕工衣食所系,中间不知道盘根错节着多少利益网。

而刘富春眼见对方刚才关于行商事宜问的详细,自然心头早就起了疑心,不过是碍于李增枝的面子,才不敢不答,到了盐业这块,心里却是打定主意,怎么都不肯说了,不然自己全家老小,怕是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姜星火见了对方神情,倒也没有过分逼迫,而是挥挥手放刘富春离开。

且不管走出屋外的刘富春如何大口喘息,屋内李增枝却是小心问道:“国师大人,商业上的事情,您问的这般详细,可是有深意?”

“你是九江兄的亲弟弟,我也不瞒你。”

姜星火俯身呷了口茶水,慢悠悠地说道:“我问你,历朝历代,变法是图个什么?”

“富国强兵。”

李增枝琢磨了几息,答道。

这个答案是皇帝和大臣视角的答案,要不是局势到了不得不变的时候,要不是为了富国强兵,但凡能安安稳稳过日子,谁乐意折腾?

姜星火点点头,没有纠结根本目的到底是“富国强兵”还是“强国富民”,而是继续问道:

“那你说变法分几步?”

李增枝自幼长在大明的顶级朱门,虽然没有什么军事天赋,但擅长商业,为人精明,庙堂上的事情也看的透彻,略微思虑便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舆论之争;深入变法;或成或败。”

“便是如此了。”

姜星火叹了口气:“如今舆论上的争执,先后历经了景清血誓和‘王霸义利古今’三辩,只差这最后一哆嗦了,过两日【太祖忌日】的时候,就要见分晓。”

“那吵完了舆论上的事情,确定了要行霸术强国,确定了要求利,确定了今人胜古人,要动祖宗之法,就得让变法的支持者,真真切切地看到‘利’了……钱这东西用嘴说没用,得朝廷的账本上看到,得财政极大宽裕,得让陛下真的有钱威服四海,这变法才算是推进下去了。”

姜星火说的透彻,并没有对李增枝藏着掖着,李增枝说话也放开了些顾忌。

“国师真的能做到,民不加赋而国家得利?若光是搞钱,就怕跟王安石变法一样,执行下去把钱收上来了,然而下面却闹得不可开交,民意沸腾恐怕难以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