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章 四策(第4/9页)

宋礼的思路固然没错,但这却不是姜星火想要的。

“我说过,我们这一次要做跟以往历代变法都不一样的事……要全面出击。”

姜星火正襟危坐,说道:“第一个,便是削减圣人崇拜与圣人之后的特权。”

宋礼惊讶道:“那岂不是要跟天下人作对?”

“我等本就是逆流而动。”

卓敬捻须道:“可以这么干!不过在做之前,需得先查清楚情况,想明白对策。”

张宇初亦附和道:“正该如此。”

姜星火微微颔首,说道:“不错,这件事需得谨慎,不过眼下确实有一个契机。”

“说来也是机缘巧合。”

姚广孝抬首笑道,三角眼中精光熠熠:“诸位可还记得李至刚是倒在哪封奏疏上?”

“自然记得,黄信那封谏书,文风可谓犀利……君子为国不为身,故犯颜谏净死且不避;小人为身不为国,惟谗韬面艘,以苟富贵。明君乐谏净而国以兴,昏君乐才韬而国以亡。桀纣杀龙,逢比干,明效具在……”

还没等卓敬复诵完毕,姚广孝轻轻地吐出了几个字。

“我派出去的人挖到纣王墓了。”

“啥?”朱高煦愣了愣。

所有人都被这个消息惊住了刹那。

姚广孝笑吟吟地看着众人,似乎早已预料到他们会如此表情。

张宇初张大嘴巴,几息后才缓过神来,他连忙问姚广孝:“没弄错吧?这种事儿可不能乱开玩笑!”

“隔了几千年,纣王墓是怎么发现的?”

姚广孝伸手捋了一把胡须,慢吞吞地说道:“因为要给姜圣挖坟。”

别误会,不是诅咒,是真的字面意义上的“挖坟”。

姜星火在出狱时,为了确定自己之前在不同历史线上的七次穿越,究竟是不是跟此方世界的大明处于同一条历史线上,或者说,自己改变的历史到底受不受到未来既定事实的影响,所以委托老和尚派人去挖自己在北宋时期留下的坟冢。

很遗憾,自己的坟头没挖到,反而把纣王他老人家的坟给刨出来了。

纣王在同周武王牧野大战失败后,登上鹿台自焚,商朝由此灭亡,周朝建立后周武王为显示他不绝人祀的仁君风范,允许纣王的后代葬其遗骨,纣王的儿子武庚遵照纣王“死后葬于淇河之中”的遗命,命人截断淇水,在河床上凿竖穴而葬,封口后河水照流,而后河流偏移,墓穴便与河床埋在了一起,也正是因为如此,埋藏在河流故道下的纣王墓始终没有被人发现。

纣王墓在姜星火前世,是20世纪才发掘的,发掘的时候,便已经被盗墓贼光顾过了,出土的物品并不完整。

而此次姚广孝发掘,却发现了不少好东西。

“当初我收到派出去的人回信之时,便感觉蹊跷,于是命人暗中查探,果真发现了古怪的事——里面有很多的龟甲,龟甲上面还记录了类似文字的符号,这些文字形态复杂,笔画粗壮,笔画数目繁多,形式上粗犷、自然,并不能辨认出具体的含义。”

“那时候我还不能确定,于是跟在江南的姜圣通信,方才确认,这就是传说中的上古文字!”

事实上,在姜星火的前世,甲骨文最初的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当时已经发现了一些甲骨文的文字,但是并无有名的研究者留下记录,直到清朝中晚期,随着甲骨文的大量发现,才逐渐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研究体系。

这就意味着……解释权在我啊!

非但如此,商朝墓葬,尤其是商纣王的墓葬,对于论战有着极为重要的特殊意义,众人都意识到了这件事的重大价值所在。

为什么商纣王的墓,对论战有特殊意义?

是因为变法也好,守旧也罢,争论的核心命题就是:王霸、义利、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