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章 四策(第3/9页)

一直没说话的姜星火心中念头抵定,却是忽然开口说道。

“这一次,不妨就用最激进的方式,来反击儒教理学的进攻。”

“哦?”

宋礼颇为诧异地看了一眼姜星火,问道:“意思是?”

姜星火平静道:“变法革新,历朝历代都有不断尝试的例子,但这个革新的过程往往伴随着血与火,但大多数变法最终都化为泡影,消散在历史的烟云里。”

“究其根本,便是思想层面的变革没有跟上,那么问题来了,怎么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思想变革?这绝非大而化之的一句话可以概括。”

说到这里,姜星火顿了顿,抬眸环视了一圈在场的众人,最终落在姚广孝身上:“这一次,我们得做些不一样的事。”

卓敬捋了捋胡须,笑道:“愿闻其详。”

“诸位还请仔细想想,第一个问题,我们的敌人有哪些人?能被从社会身份上划分为哪几类?”

此话一出,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

在大明,儒教这个大而化之的概念,最顶层自然是对圣人的祭祀与崇拜。

因此,孔孟等儒家圣人,乃至北宋五子的后人,都享有着崇高的社会地位与舆论话语权,这一批圣人之后,是儒教堪称万世不变的受益者……君不见,衍圣公靠着孔子已经富贵了多少代了?勋贵尚且只是与国同休,衍圣公简直是与儒教同休。

第一类敌人,圣人之后。

……

紧接着,就是在次顶层,是从受教育直到入仕都深受儒教理学影响的文官们,他们充斥着庙堂乃至天下各处官府。

理学被定为科举考试的考试标准,是由官府颁布律法、编撰典籍、引导民众,并控制着文教的流向。

反过来说,官僚机构也受儒教理学的操纵,各个衙署、学宫都被儒教理学渗透。

第二类敌人,文官。

……

在儒教的中层,则是文官的预备役,也就是士子,以及相应的书院、私塾。

很多书院,在地方上拥有超然地位,甚至连当地的官员在一些相关事情上都得听他们的。

这便是因为,书院的院长、先生,通常都是致仕的官员亦或是在科举路上无法再进一步的士子。

文官是士子的上一层,而文官同样也会在致仕后来到这一层,以儒者的身份教导士子,被儒教理学培养出来的他们,会继续培养下一代,如此一代又一代,循环不休。

第三类敌人,士子。

……

在儒教的底层,便是天下不可计数的百姓们,他们拼尽全力地劳作,只为让自家的孩子,也踏上这条路,努力往上爬,从而彻底改变命运。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第四类敌人,信众。

……

正是因为如此复杂、极为庞大且能上下流通的关系网络,儒教的理学才能维持近乎二百余年的繁荣昌盛,始终压得所有学派都抬不起头来。

儒教理学是以孔孟之学为核心的理论,但儒教理学却并非全是纯粹的孔孟之学,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被缝合出来用来自圆其说的部分,还涉及到了更加深远的哲学领域。

见众人已经思考完毕,姜星火开口道。

“圣人之后、文官、士子、信众。”

“诸位觉得,对付这四类敌人,我们该采取怎样的手段?”

“这……”

听到姜星火问出的话语,房间内再度陷入沉默当中。

他们虽然基本都曾经深刻钻研过儒教理学,现在或曾经也都担任过朝廷的重要职位,但要是马上让他们拿出具体的方案来,却也没那么容易。

最终,还是宋礼先行打破沉寂:“我们可以从这四类敌人当中找出突破点,比如文官,若是能将变法的势头压过守旧的势头,那么很多文官对于理学的信仰其实并不坚定,只是将其当做通过科举走入仕途的敲门砖而已,一旦变法势大,恐怕也难免要为了自身利益而改换门庭,投向我们这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