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地租、利差、工酬(第3/3页)

姜星火摇了摇头,把脑海中的情绪暂时搁置。

毕竟,上课讲的是纯粹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公式,是绝对理性,不能代入太多私人感情,否则就是对这门能衍生出屠龙术的学问的不尊重。

“说回公式。”

“我想告诉你们的是,在工业国时代到来的初期,农产阶层获得的剩余农产品和手工阶层获得的工酬,在国民财富的整体角度考量中,都是忽略不计的,我们主要计算的,是地主阶层的地租,以及手工工场主阶层的利差。”

姜星火指着地上的公式说道。

“换言之,地租加上利差,就是工业国时代国民财富的‘剩余’。”

“而如果手工工场主阶层和地主阶层把全部‘剩余’消费掉,那么下一时期的生产将会与前一时期完全一样,但是显然这是不可能的,地主阶层都知道攒粮食卖钱买新的田地,手工工场主阶层,怎么会不知道呢?”

“剩余……阶层……”

卓敬捻须看着地上的文字,“啪”地一声,又拽断了一根胡须。

“老夫懂了!”

“卓老头,快说说!”朱高煦连声道。

卓敬白了这不知礼数的小崽子一眼,方才说道。

“老夫认为,农业国时代,之所以解决不了人地矛盾,便是因为‘剩余’也就是剩余农产品,都被投入到了下一个农产品生产过程的‘循环’之中,而如此无限循环,虽然农产品的产量可以提高,但受限于总体的田地数量,从国民财富的角度上来看,是产生不了新的剩余的。”

“这个俺也知道!”

不理会朱高煦,卓敬继续道。

“而在工业国时代,手工工场主阶层获得的利差,既可以像地租一样,用来积累后投入到下一轮‘循环’的生产,扩大场地、购置器械、雇佣手工阶层,也可以对外出口生产出来的商品。”

卓敬缓缓道:“这相当于突破了农业国时代的内部‘循环’,从外部进行新的‘循环’,如此一来,在一轮又一轮的生产过程中,手工工场主阶层获得的利差就会越滚越大,而且不像地主阶层那样,受到总体田地数量的限制。”

“也就是说。”

朱高煦恍然道:“国民财富不再受到田地的限制,理论上如果大明在海外的市场足够大,就可以不断地扩张国民财富!”

姜星火微微颔首,补上了刚才的一个小漏洞。

“对于大明国内的各阶层来说,我之所得,不再是彼之所失!国民财富如果增长到一定地步,那么农产阶层和手工阶层同样获益,除了生存工酬外,还将出现剩余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