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地租、利差、工酬(第2/3页)

“以关税契约为核心,构建大明主导的贸易体系,还有一个好处。”

“还有一个好处?”郑和怔了怔,却是想不到了。

姜星火微微颔首:“对,这个你没听过,但是他听过,那便是离岸白银宝钞,只要是大明贸易体系内的国家,别管是出口稻米还是进口布匹,都要用大明的离岸白银宝钞进行结算。”

“如此一来……”

听过之前《华夏货币史》的朱高煦脱口而出。

“如此一来,大明不仅能通过影响其他国家,主要出口商品的价格来控制其他国家的经济民生,还可以直接通过离岸白银宝钞对白银的比率来收割财富!”

“嗯。”

姜星火没有顺着继续说,而是适时止住了话题道:“这些都是基于解答卓老夫子关于‘农产阶层部分转变为手工阶层后如何满足吃饭’所做的推演,现在我们继续说回刚才的正题……其实通过刚才这个问题,你们大概也明白了工业国的生产力是怎样的一种体现,而我接下来要说的,就是新的‘剩余’在工业国的四个社会阶层里,是如何流动的。”

“理解了‘剩余’如何流动,你就理解为什么我说,工业国能从根子上解决人地矛盾。”

姜星火也不跟他们扯废话,直接在之前农业国的三个社会阶层和国民财富构成公式旁边,继续拿着粗树枝书写。

地主阶层:田地、地租(支付给田地投入的报酬)

农产阶层:劳动、剩余农产品(支付给农产劳动的报酬)

手工工场主阶层:资产、利差(支付给资产投入的报酬)

手工阶层:劳动、工酬(支付给手工劳动的报酬)

“这是刚才我所说的工业国的四个社会阶层,其中手工阶层,与农业国的手工阶层虽然名称相同,但性质已然发生了蜕变。”

姜星火详细解释起了这种蜕变,在这一点上,他似乎分外有耐心。

“……由于多出了手工工场主阶层,所以工业国的手工阶层不再直接与农产阶层用手工品交换剩余农产品,而是从手工工场主阶层那里领取工酬,再用工酬去购买剩余农产品,以及其他生活所需的各项商品和服务,能理解吗?”

见三人点头,姜星火方才继续说道。

“而在工业国时代,国民财富的构成公式,就与农业国时代不同了。”

农业国国民财富总量=农产阶层剩余农产品+地主阶层剩余农产品+手工阶层剩余农产品

工业国国民财富总量=地租+剩余农产品+利差+工酬

“在这个公式里,我们假定的是刚刚从农业国进化为工业国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可以预见的是,农产阶层手中的剩余农产品,一定跟过去一样,是只够养家糊口的。”

姜星火沉默了几息,方才说道:“而手工阶层的工酬,同样也是生存工酬。”

“什么是生存工酬?”朱高煦问道。

“生存工酬,就是手工工场主阶层所发放的、用以手工阶层生存的工酬,折算成剩余农产品,从数量上看比过去手工阶层获取的要多。”姜星火答道。

“为什么会多?”

朱高煦刚出口,便晓得问了一个蠢问题。

“如果从事手工业不能比过去获得更多的收益,那么就不会有人去主动从事,而且也吸引不了农产阶层转变为手工阶层……当然了,只是数量上要多,但与这种新的生活方式一起到来的,是传统生活的破灭,孰是孰非,就难以说得清了。”

“但是听起来似乎还不错?”郑和说道。

“获取的收益比过去多了,只是听起来还不错。”

姜星火怅然道:“对于手工工场主阶层来说,让工人吃饱饭好干活,跟给纺纱机的转轴上润滑是一样的道理,所以这部分工酬是必然发放的,并不是谁良心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