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 六部尚书齐入狱(第3/3页)

“先难后易。”解缙答道。

朱高炽停住脚步道:“此话怎讲?”

“《变法八策疏》里,第六七八条,也就是国债、钦天监、礼部职权,其实是不需要殿下做什么的。”

“而难点从难到易,则是第二、五条,第四条,第三条,第一条。”

“也就是调整科举内容宣传圣王之说最难,推行税制更化和推广摊役入亩较难,推广考成法反而最简单。”

杨士奇听罢微微点头,表示赞同。

这就是因为施政对象不同形成的难易差异了。

官吏是有数的,南直隶加起来最多几千人规模的官和一万人出头的吏,所以即便官吏再不愿意,考成法也能硬推下去。

税制更化和摊役入亩,在鱼鳞册和黄册上,也是有数的,南直隶调整后的九个府,数百万人,都在“双册”上,困难一点,也能组织起来。

可是调整科举内容,宣传圣王之说,就涉及到无形的人心了。

施政对象压根不是某个个人,而是人们心中信念,这自然就比对付有形的个体难得多了。

可反过来讲,解缙说的也没错。

趁着如今朝廷中枢在南直隶权威极高,而且有了朱棣之前亲自率领大军扫荡江南的铺垫,不如先难后易!

最难的处理好了,还怕简单的处理不好吗?

朱高炽与解缙和杨士奇又聊了几句,此地终归是皇城,人多眼杂,所以也不好继续聊下去了。

三人寒暄几句,便走回去分别上了马车。

然而就在朱高炽的马车,刚刚驶出皇城洪武门的时候,一串如雷般的马蹄声,惊醒了小憩得朱高炽。

朱高炽从马车窗口探出头来,却见正是三弟朱高燧,便吩咐马车停下。

“三弟,这是去干嘛?”

朱高燧与他二哥亲,跟大哥不亲,但这也不代表朱高燧就敢怠慢大哥。

毕竟,虽然轮不到朱高燧争储,他只站父皇,可朱高燧总得为以后考虑,要是父皇二三十年后没了呢?若是大哥当了皇帝,此时总不好得罪太过。

所以朱高燧在马上也不隐瞒,干脆应道。

“父皇刚刚忘了吩咐,如今派我去传旨。”

“六部尚书后日都要随父皇入狱,听姜先生讲最后一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