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农耕文明的真正成因(第4/4页)

而心理上,那就更直接不过了。

朱棣这个新皇帝都天天挨骂!

而且士绅骂你、损你,毁坏你的名声,你有什么办法呢?

这就跟后世的网络喷子一样,嫉妒你比他过得好,就会在网络上无限地污蔑、造谣你。

只有几个人还好,你还能一个一个地去反驳,证明他们的污蔑是错的,维护自己的声誉。

可如果他们是有组织、有规模的匿名行动呢?就连诉诸法律,都会变得非常困难。

须知道,众口铄金、三人成虎,这些词可不是假的。

网络暴力是真真切切地能杀人的。

在这个时代,一样如此。

所以他们认为,姜星火不知道他们的身份,哪怕是出狱了,他们同样也会假装不知道姜星火这个“为大明提出了无数重大政策”的身份,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好姜星火及其家人的声誉。

否则,一旦被士绅阶层知晓,并用诋毁声誉的办法拿来泄愤,那无疑是会对心理承受能力不好的人,造成极为强烈的心理压迫。

不是所有人,都能像朱棣那样,坦然地面对千夫所指、万人痛骂的。

朱高煦和李景隆之间的眼神交换,姜星火自然是有察觉的。

但是这种察觉,却并没有联想出更深远的东西,姜星火眼下的状态,正处于大脑极度专注的讲授模式。

当然,这是因为他顾不上想,若是讲完课后,或许遇到某些事情、看到某些信息,就会自然而然地联想起两人的不对劲来。

姜星火继续说道:“既然你们也同意了海洋的比热容大于陆地,那么一个很简单的逻辑就可以推导出来,在冬季的时候,海洋与陆地的气温都会下降,但是陆地由于比热容低,所以陆地的降温比海洋更加明显,对不对?”

他讲述的逻辑链条非常完整,李景隆和朱高煦不约而同地点头同意了这个说法。

“冷的地方,空气的压力更高;热的地方,空气压力更低。”

李景隆略微思考了片刻,便示意自己已经理解了,其实只需要把空气也看成是某种物体就好了。

“而风的形成,便是由空气压力高的地方,向空气压力低的地方吹拂。”

“综上所述,在冬季,由于陆地的比热容低所以气温更低,也就是更冷,形成了高压力的地区,而海洋则正好相反,于是冬季的风,就是从空气压力高的陆地,吹向空气压力低的海洋,也就形成了寒冷干燥的西北季风。”

姜星火觉得自己的讲述已经比较通俗易懂了,两人又没有提出明显的质疑,于是继续讲了下去。

“同样道理,夏季陆地跟海洋相比,由于比热容小,增温强烈,海洋比陆地气温低,更冷的海洋是高气压,于是向更热的陆地吹风……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海洋上充满了水汽,而且同样是风,因为夏天气温高,夏季的风就是比冬季要热,也就导致形成了温暖湿润的夏季季风。”

“而这两种不同的季风,让华夏大地形成了以下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我们的农耕文明!”

姜星火顿了顿说道。

“那就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同时雨热同期、四季分明。”

“正因如此,才有了春种夏熟秋收冬藏的华夏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