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比热容让蒙古人征服世界(第4/4页)

因为按理说平原比草原更靠近海洋,受影响,也应该是平原下降的温度更大,传导到草原后,草原受到的影响应该更小才是。

“听听姜师怎么说吧。”

夏原吉示意张天师稍安勿躁。

而在墙对面,李景隆也首先想到了这个问题。

“不应该是平原离海更近吗?”

“不,你们理解错了。”

姜星火的回答让李景隆有些惊愕。

“很多现象,其实是违反你的日常认知的。”

“能举个例子吗?”李景隆问道。

“之前他回答过山谷和山顶的气温区别,你再想想另一个问题。”姜星火几乎不假思索地问道:“譬如,你觉得在海边的昼夜气温差距比较大,还是在山区的昼夜气温差距比较大?”

李景隆开始了沉思,而随着思考时间的延长,他的表情渐渐变得不可置信了起来。

“我在西湖游览的时候,又去看了钱塘江大潮,晚上住在了钱塘江边,那时候……似乎白天和晚上的气温差距不大?白天热的慢,晚上冷的也慢。”

紧接着,李景隆推导出了让他有些不可思议的答案。

“也就是说,其实越靠近海洋,气温差反而越小?”

“是的!”

姜星火最近很喜欢引导两个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得出正确的结论,这让他觉得自己不是在进行填鸭式教育。

“水体可以有效地调节气温差,而草原正是因为缺少水体,所以气温差就大,你们有谁去过草原吗?”

“俺去过。”

物理意义上走南闯北砍人的朱高煦,又一次在生活经验上胜过了李景隆。

“你觉得那里的昼夜气温差如何?”姜星火问道。

“白天极热,晚上极冷,沙漠戈壁也是这样。”朱高煦回忆起了痛苦的事情。

“所以明白了吗?气温跟气温差是不一样的。”

姜星火说道:“在草原上,由于没有像是海洋这样比热容极大的巨大水体来调节气温差,草原上的昼夜气温差极大,你们想想,气温差极大会导致什么后果?”

李景隆沉吟片刻后说道:“草木应该是极为难以生长的,因为白天会把草木晒的很烫,而晚上又会结冰凝霜,一冷一热下,草木受不了……草木受不了,牛羊自然也难以忍受,更遑论是对气温差更敏感的人了,就要白天光膀子,晚上穿棉袄。如此一来,草木凋零、牛羊掉膘,草原上的人就必然会选择南下!”

“就是这个道理,游牧民族的人,比农耕民族的人,其实更为依赖气温和降水过活。”

姜星火简短地说道:“原理很简单,草原草原嘛,最重要的就是草。温暖的阳光和丰沛的降水,会让草原上的草变得更多更茂盛,而牛羊就是靠吃草的,吃的草越多越好,长得就越肥硕,游牧民族的牧民也就能吃到更多的牛羊肉、牛羊奶,从而变得更加强壮、善战。”

“而一旦气温下降,因为缺乏比热容高的巨大水体,草原的环境就会变得极为恶劣,从而走向了恶性循环,也就是旱灾和蝗灾让草长得不好,牛羊减少,寒冷让游牧民保存体温所需要的食物增加,而食物却在减少。”

“如果你是生活在这样草原环境里的游牧民,你觉得,你现在该怎么办?”

朱高煦秉持了他自经国济民课时就坚持的一贯观点。

“俺怎么可能坐等饿死?定是趁着还有力气,把别人砸死,再把粮食抢过来。”

“巧了,蒙古人也是这么想的。”姜星火点点头说道。

“所以明白了吗?换句话说,是比热容逼着蒙古人征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