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六章 蓦然回首(第4/6页)

而且,根据探子来报,在西夏禁止与我国贸易后,辽国是立刻加大与西夏的贸易,并且还用大量粮食与之交换。”

不得不承认,这根搅屎棍确实很令人头疼。

辽国在西夏探子也不少,他们也都知道,这西夏国内动乱,宋朝也是帮凶之一,他们马上向宋朝施压。

张斐道:“但是我们的计划是拖着,越模糊就越有得谈,而不是要去争个明白,因为土地是不可能给的,就算咱们愿意以土地换时间,到时与西夏开战,辽国还会来要更多的土地,他们一定会来挑事的,这是无休止的。”

赵顼问道:“那现在怎么办?”

张斐思索半响,道:“他们现在不讲道理,那么边界的证据,其实也没有什么意义,我必须要增加新得条件,继续与他们进行谈判。”

“什么条件?”

“岁币。”

张斐道:“陛下可密信一封给沈括,让他先继续与辽国谈判,如果辽国非得要以此条边界为界限,那我们也可以答应,可前提是每年所给岁币必须减半。

既然道理讲不通,那就讲利益,当我们提出岁币置换土地时,就变成钱地交易,而岁币是握在我们手里的,这又可以继续谈下去。”

赵顼道:“那万一他们答应了,可怎么办?这要是传出去,朕可是会被骂死的。”

“决计不会答应的。”

张斐道:“辽国对我国,地理上是已经占据绝对优势,就是多那一点也不多,因为我们在北边,并没有进攻的能力。而如今那些地方,本就是他们辽人居多,但是岁币对于辽国而言可是非常重要,这可是维护两国和平关键筹码。”

赵顼稍显忐忑道:“那会不会激怒辽国?”

也可见,他对辽国时,还是比较害怕的。

张斐犹豫半响,道:“有这个可能,但我认为辽国还是不会轻易出兵的。

首先,目前我军还未有出兵西夏,此时,辽国与我国开战,我们是有足够的兵马和财政去防守,西夏就捡了个大便宜,但这也不符合辽国的利益。

其次,辽国其实也知道,他们是无力消灭我国的,一旦他们出兵,万一没有占到便宜,可能就赔了夫人又折兵,因为一旦开战,他们就再也威胁不了我们了,开战就是他们最后的手段,是不会轻易使用的。

最后,根据辽国的情报来看,辽国上至贵族,下至百姓,也无开战之意。”

赵顼稍稍点头。

张斐道:“不过我们也得做好应战的准备,而目前最大的麻烦,就是河北民力损耗太严重,如果河北发展起来,我们根本就不需要太忌惮辽国。”

再不懂军事的张斐,也知道要防守辽国,河北是至关重要,可如今河北被天灾人祸弄得是民力损失殆尽,根本无法支撑对辽国战争。

赵顼道:“关于河北民力的问题,吕惠卿最近上了一道奏章,他认为虽然经过这些年的治理,水患得到缓解,但还是有发生水患的可能性。

而水患对农田伤害最大,但作坊是可以很好的规避水患,他建议多在河北建立军器监,用于生产武器,同时也用于以工代赈,帮助河北百姓恢复民力。

并且他还亲自编修了一本书,专门规范武器的生产。”

张斐点头道:“这倒是可行,反正也要生产火器,而且我们还可以围绕着火炮修建防御工事。”

说到这里,他又想到什么,“对了,根据粮食署那边的统计,今年从江淮来的粮食,包括商人运送来的,较之往年,至少增加三十万石,同时京畿地的禁军这些年又减少近十万,其中一部分,都已经转为皇家警察去往各地,且损耗减少许多,此消彼长,我认为也可以跟西北一样,减少河北粮食对京城的供给,将粮食存储到关键的要塞里面,用于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