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六章 蓦然回首(第3/6页)

文彦博问道:“这是为什么?”

富弼思索一会儿,笑道:“这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此外,你也别妄自菲薄,这里面也有你我的一份功劳。”

文彦博苦笑道:“但我们纯属无心插柳啊!”

说到底,他们其实并不反对公检法改革,只不过他们最初是想利用司法改革,去对抗王安石的新政,而并非对公检法抱有太大的希望。然而,事实却证明,他们所支持,恰恰是他们的夙愿。

不管他们是有心,还是无意,正是因为有他们这一股力量在,公检法改革才能够成功。

要是换一批宰相,或者换个皇帝,都不可能成功的。

要是遇到宋仁宗,就肯定没戏,不管赵顼是不是志大才疏,但他的改革决心是毋庸置疑。

文彦博道:“接下来我们该做些什么?”

富弼捋了捋胡须,“当然是守住这得来不易的硕果,此外……。”

他抬头瞧了眼文彦博,见文彦博正笑吟吟地看着他。

富弼不禁摇头一叹:“唉,当年我劝谏官家,二十年不知兵事,可如今看来,这个建议,真是有待商榷啊!”

他们不想收复汉唐旧地吗?

当然不是。

其实他们都非常想,当初范仲淹也是主张对西夏用兵,可之前那国情,拿什么去打仗?

如今内政已经稳定下来,就应该考虑考虑对外战事。

对于宋朝而言,战争不是丰功伟业,而是改善自己生存环境,其实都是必打的,哪怕是后面宋徽宗,他们也想着收复燕云。

没有河套,就没有战马,就没有进攻的资本,没有燕云,就等于是完全暴露在敌人铁蹄下。

然而,就在这时候,一直在北境与辽使谈判的沈括突然来了一封信。

原来经过一年多的考察,他们大致了解清楚辽国的意图,辽国表面上是要求以蔚、应、朔三州的分水岭为界,但如果让他们得逞,至少要吞并大宋领土七百多里地。

并且沈括是有明确的证据,可以证明那些领地本就是属于宋朝。

但是辽使眼看说不过这沈括,又开始在边境集结兵马,威胁宋朝,你们要不给,那我就自己起来拿。

每到关键时刻,这根搅屎棍总是会如约而至。

文彦博他们气得上蹿下跳,有完没完,对于割让土地,肯定是全部反对,无人赞成。

这宋朝大臣,其实非常痛恨割地求和,反正是宁可给钱,也不愿意给地,而如今这国力蒸蒸日上,他们就更不可能答应。

只是说文彦博等一干大臣,认为急修武备,跟辽国断交。

但是王安石、司马光他们还是认为,不到万不得已,不要与辽国撕破脸,但是土地也不能给,这已经不是一次两次,辽国借着这种机会,要得不少钱和土地,这是一头喂不饱的狼,但他们也都判断,辽国也不见得敢轻易动武。

不过,这事他们说了不算,因为真正在主导此事的是赵顼跟张斐。

皇宫。

张斐放下沈括的信,揉着额头,叹道:“真是失策啊!”

赵顼吓得一跳,“什么失策?”

张斐忙道:“陛下误会了,我的意思是,当初不应该派沈天监去。”

“为什么?”赵顼好奇道:

“因为沈天监口才实在是太厉害。”

张斐道:“当初派他去,是因为他熟知地理,以为他是可以去跟辽使反复纠缠,但没有想到,他这么快就将辽使说得哑口无言,要不是如此,辽人也不至于这么快露出真面目,直接就搞武力威胁。”

赵顼摆摆手道:“这倒是怪不得沈天监,这契丹人根本就是在成心找事,他们实地考察的时候,自己说的地方,自己都找不到,见到哪里地势是有利于自己的,就想从哪里分界,而且他们纯粹就是看着西夏的局势来,之前西北平静之时,他们也没有急着去考察,眼看这西夏国内乱起来,他们又急于勘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