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塞俄比亚的怪兽(第2/3页)

一些读者也许不甚熟悉,“克洛柯塔”这一怪兽绝不是普林尼的发明,克特西亚斯[6]在更早之前就记载过,它被想象成狗与狼或是鬣狗与雌狮的混种,有时也被称作“半狮犬”。“里昂克洛柯塔”也可被认为是这种怪兽的变种,其中“里昂克”是“白色”的意思。《博物志》第八卷第四十五章对此做了较为详细的记述。

埃塞俄比亚的鬣狗与雌狮交配,产下“半狮犬”。这种怪兽能模仿人类和家畜的声音,平常总是睁着眼。没有牙根,上下颚隆起形成牙齿,上下可相互咬合,以避免牙齿碰撞造成磨损。在朱巴王[7]的报告中还提到,埃塞俄比亚的“曼提柯尔”[8]也会模仿人的语言。

读者也许注意到,这里又出现了一种叫作“曼提柯尔”的奇怪生物。但在“曼提柯尔”之前,让我们先将第三十章最后记述的怪兽“耶鲁”弄明白。“拥有河马的身体、大象的尾”,还生着角,这怎么看都是犀牛或水牛的变形吧?至于在战斗时转动角,更完全是空想,除普林尼之外并没有其他文献记载。关于“曼提柯尔”,《博物志》第八卷第三十章最末有比较详尽的记载。

据克特西亚斯记载,埃塞俄比亚还盛产一种叫作“曼提柯尔”的野兽。这野兽拥有三排齿,像梳子的齿一般咬合在一起。生着人面、人耳和蓝色的眼睛。身躯如狮,红似血。尾似蝎,可刺向敌人。其叫声如同苇笛与小号的合奏。动作非常迅猛,喜食人肉。

我只想说,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动物啊。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动物史》中亦记载了这种动物,称之为“马尔提柯尔”,其后世的拉伯雷[9](《巨人传》第五部)和福楼拜[10](《圣安东尼的诱惑》)等喜好幻想的作家也在著作中提过,或许一些读者略有印象。“马尔提柯尔”源自古波斯语中“martiya-khwar”(食人者)一词,据说源于印度人对食人虎的恐惧,是假想的奇幻生物。到底是真是假呢?普林尼在记述中几乎完全照搬了克特西亚斯的原文,只是误将“马尔提柯尔”写成了“曼提柯尔”。总觉得这人虽是罗马帝国的高官,却有些天性马虎。

普林尼所列举过的埃塞俄比亚怪兽还有栖息在尼罗河源头的“卡托布莱帕斯”[11],这是一种特别不具现实性的怪兽,但我曾在《幻想博物志》中介绍过,就不在此重复了。我们还是来看看普林尼怎么描述亚里士多德在《论奇迹》中记载的奇兽“列翁波农”吧。这段记述在《博物志》第八卷第五十七章。

常有关于小动物“列翁波农”的传闻,据传这种动物只栖居在狮子诞生之地。这动物的肉有种特别的力量,倘若吃了它的肉,即便是百兽之王也将立刻丧命。因此人们会焚烧“列翁波农”的尸体,取其灰烬涂在其他动物的肉块上,以制成捕狮陷阱。狮子只要吃了那灰烬就会丧命。这种动物的毒性之大,对狮子而言都是致命的。也难怪狮子对这种动物恨之入骨,狮子见到它,不会撕咬,而是将其踩踏致死。另外,“列翁波农”还会撒尿,其尿液也对狮子有致命效果。

关于“列翁波农”的由来,有一种说法是狮子常因眼前飞蚊而困扰,因此诞生了这一传说。但单凭普林尼的记述,简直不敢相信“列翁波农”竟是小小的虫子,只觉得这只是空想而来的奇兽,毫无现实依据。顺便一提,“列翁波农”的含义是“狮子杀手”。说不定首先诞生的是这个词语本身,后来人们才造出这一怪兽的实体。

接下来我们将视线转移到比较现实的动物身上吧。作为介绍者,也不能有失偏颇地一味指责,毕竟普林尼还是给我们留下了些许科学、正确的观察成果。那么我们就让《博物志》第三十七章的鳄鱼在此登场吧。看看普林尼这部分的记述,是否能体现其堪称独到、科学的观察力和洞察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