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九章:改变皇帝(第3/4页)

“不如让黔首也可以通行于驰道上,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方便天下黔首出行,使各地交通往来便捷。还可使廷尉立法,让行于驰道上的黔首们,一旦发现驰道有路段损坏和出现阻碍,就必须立刻禀报当地官府。”

“如此就可以方便各地官府了解驰道的情况,便于修补和维持,时时保持畅通,而不会在出现紧急情况时,派遣使者和军队却遇到驰道毁坏的情况。”

秦始皇眉头轻挑。

赵佗说的算一个理由。

让黔首行走驰道,相当于多了可以监督路段情况的渠道,但这理由完全可以用其他方法代替。

比如立法让各地官府,定时派人骑马巡视驰道各路段,一样能达成赵佗所说的效果。

秦始皇轻轻摇了摇头。

见其模样,赵佗便知道并没有说服对方,他立刻又说出第二条理由。

“且臣认为,让黔首也通行于驰道之上,不仅可以时刻巡视道路情况,还能让他们感恩于陛下修路之德,更加归心和臣服于陛下。”

“感激朕的修路之德?”

秦始皇眨了眨眼。

赵佗立刻道:“然也,驰道之上,每隔一段距离,当可刻石作画,铭刻陛下为天下黔首拓路之功,同时也让各地法吏和乡里小吏,向黔首宣传此功。”

“这样做,天下黔首,每当行于驰道之上,亲身感受到这条恢宏大道的便利时,就会在心中感激陛下的恩德啊!”

“同时再让各地吏员宣扬六王残暴,只顾自己一己私欲,修建宫殿劳民伤财。而陛下却是心存天下万民,所建之路,亦是为了振抚黔首。如此便可形成对比,让天下之人对六王之暴厌恶,对陛下之恩德而感激。”

“这样的做法,不仅是让天下黔首为我大秦巡守驰道路况,更能趁机收拢民心,助我大秦安定天下!”

说到最后,赵佗抛出了一条对秦始皇拥有最大吸引力的理由。

“昔日上古之时,三皇五帝劈荆棘,修小路,连城郭,而使人记其功劳。”

“而今陛下却是为天下万民修了一条康庄大道,便万民出行,其功之大,远超上古帝皇,如此方才配得皇帝之名号!更能让天下万民传颂,陛下乃是天下万民之皇帝!”

听到最后,秦始皇眼中已经是异彩连连。

赵佗的提议不仅有实利,更能得盛名,还能收拢民心,有助于安定天下,更能让他皇帝的名号越发高大。

何乐而不为呢?

“好!你之言甚好,朕修驰道,便万民出行,如此方为天下万民之皇帝!”

秦始皇颔首称赞,已是认可了赵佗的提议。

听到这话,赵佗忙道:“陛下圣明。”

赵佗心中十分喜悦,他的目的达到了。

此番驰道之事,并非他脑子一热想出来的,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想法,拥有他自己的私心。

赵佗提前并主动的提出修建驰道,不仅可以反击王绾关于交通不便,难以治理边地的说法。

而且还能让他赵佗在驰道一事上拥有充足的发言权。

来自后世的他听说过,秦之驰道,耗费民力甚众,却只供皇帝巡游和使者军队通行,黔首庶民是不能走的。

这样一来,耗费了巨大民力修建的驰道却是对于万民无利,这也是后世对秦始皇多有批判的原因之一。

虽然也有说法,言驰道只有中间路段是禁止通行的皇帝专用道,黔首可以走两侧。

但赵佗不敢赌这个说法,万一这说法是后世猜测的,等到明年驰道被别人提出后,说一句不准黔首通行,那驰道就完全成了和历史上一样的耗费民力而不便民的过程,只会招致怨声载道,更让秦失民心。

而且就算真的可以让黔首走两侧,但不能穿中道而过的话,一样非常不方便。想一想,一条几百里长的大道你只能走一侧,穿中间而过就是违法犯罪,要判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