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九章:改变皇帝(第2/4页)

赵佗脚步一滞,忙应了一声,让等候自己的涉间先回府中,然后他便跟着宦者前往偏殿。

“皇帝终于有时间单独召见我了。”

赵佗心中很高兴,自从他领军回来后,紧接着便是各种称帝改制的大事,皇帝忙的焦头烂额,自是没有时间单独见他,如今大朝会之后,让他单独觐见,倒是一件好事。

秦始皇坐在偏殿中,在赵佗进来的时候,依旧低着头,看着案上摊开的简牍卷册。

行郡县。

自是要了解天下各地的范围,他如今看的便是关于齐、燕、楚等地的地理情况。

“下臣赵佗,拜见陛下。”

赵佗走进来,行礼下拜。

秦始皇这才抬起头,仔细打量着眼前的年轻面孔。

之前两人虽有见面,但一来相距太远,二来多有他人在场,又有大事分心,如今静下来独自相处,却发现了对方身上的不少变化。

赵佗比以前变黑了不少,是齐地的阳光太大吗?

他的颌下也开始蓄起了胡须,已经不能再称作少年了。

曾经留在记忆中的稚嫩面容已是褪去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日渐成熟的男人。

秦始皇心中微微叹了一声。

但他面上表情未变,平静说道:“将你刚才所言驰道之事,再与朕细说。”

赵佗心中略有失望。

一叫来就聊公事,可真是个工作狂啊。

不过看着堆在秦始皇面前的那厚厚的简牍,赵佗还是有些理解。

皇帝,以国为家。

在秦始皇的心中,只有国家大事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一切事情都得往后推推。

他略一思索,便开口道:“臣以为,交通大路,乃是天下血脉。昔日我秦国攻打巴蜀,于悬崖峭壁之上,凿孔架桥连阁,故而栈道千里,通于蜀汉,使天下皆畏秦。而三晋修‘午道’,则马驰人趋,不待倦而至,成为山东各国攻我大秦的战略要道。”

“道路作用之大,乃是一切行动中最重要的一环,不管是大军征伐,还是后勤运输,亦或是使者传令,皆需从道路而过。道路便,一切便,道路不便,则一切不便。”

“如今天下交通不便,四方城邑之间,道路交错,狭窄泥泞,且各有城郭堤防所阻,这是左丞相所言,欲封诸侯的原因之一。臣率军出征关东时,也常遇道阻,需重新绕路,或是需要清理路阻,十分不便。大军所行如此,天下交通往来亦是如此。”

“阻止我大秦治理边远之地的一大原因,就是因为道长且阻,交通不便。那臣以为,我大秦就该对着这个原因来处理。道路遥远不能改变,但路上的阻碍却可以打通去除。道路泥泞,交通不便,那就修驰道大路,以便交通。如此再辅以各地铺设的邮传驿站,就可以大大加强我大秦对于边地的控制力。”

秦始皇微微颔首,想到他之前曾前往邯郸,和南下荆楚陈郢,路上确实有道路难行的情况。

眼见秦始皇听得连连点头。

赵佗深吸一口,将他主动提出驰道之事的一点私心,彻底摆了出来。

“而且在全国修建驰道交通,除了能加强陛下对于九州各地的掌控之外,还能便天下黔首出行,收天下民心。”

“便天下黔首出行,收天下民心?”

秦始皇听到这里,眉毛皱了起来。

修建驰道。

赵佗这个提议他认可。

但在秦始皇的设想中,这条道路,乃是他皇帝巡视和传令天下的道路,也是让军队能快速派遣各地的道路,怎能让黔首也走在上面?

赵佗咬牙道:“然也,臣认为若修建通往九州各地的驰道,其长度必将有千、万里之长。”

“如果只供使者、军队通行,而不使黔首行于此道,天下久无变故,使者、军队久不出咸阳,那就很难以知道驰道的情况。数千里道路之上,就很有可能在许多地方遍生野草荆棘,且遇山峦塌陷与地震洪流,毁坏路段,而无人知晓。这样一来,真遇到紧急情况,将会反误了国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