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九章:法家治国(第2/3页)

数百人只穿着白袜候于殿外,哪怕如今正处于冬季,空气中依旧飘扬着一股淡淡的味道。

没过多久,殿内便有宏大的雅乐演奏。

那是奉常新编的,赞扬秦王政一统四海功勋的颂歌。

“大王天天听赞歌啊。”

赵佗心中嘀咕一声。

很快,待到殿中雅乐奏完,便有谒者开口宣示诸位公卿入殿。

赵佗等人立刻面容肃然,进入殿中。

武将立在西侧,文官列于东边。

赵佗站在王贲和蒙武身侧。

不一会儿,秦王政便从殿外大步走来。

众臣连忙稽首行礼。

“拜见大王。”

片刻后,秦王政坐上帝榻,威严的目光扫视殿中诸臣。

当他的视线从赵佗脸上掠过时,嘴角微微上勾。

没有过多的废话,秦王政很快便直入主题,揭开今日朝会的目的。

“昔六国逆乱,寡人上顺天意,发义兵诛之。韩王授首,赵王徙逐,魏王、楚王废为庶人。今有寡人之将,定齐代而擒三王。”

“齐、燕、代,三王者,诸卿当议如何处之。”

秦王政声音平淡,但话里的意思却一点都不平淡,甚至充满了无情之意。

统一之后的第一场大朝会,竟是要决定三王的命运。

“秦国这点好啊,办事之前爱开会讨论。”

赵佗心中暗暗点头。

秦王虽号称霸道,但却并非真正的独断专行。

只要事涉国家,哪怕秦王心中已有倾向,但还是会让臣下开会讨论,让众臣说缘由讲道理,相互争辩。

秦王并不参与辩论,只是默默听之,到了最后再从中做出抉择,这就是所谓“廷议”。

此刻听到大王开口,诸卿沉默一番后,就有廷尉李斯站出来。

廷尉是秦国最高司法审判机构的长官,专管断狱决法,对于此事自然是最有发言权。

“臣李斯禀奏,燕、代二王背约抗秦,弃诸夏而结胡夷,此乃天下之大不义也。燕王更听从逆贼燕丹之言,遣刺客入咸阳欲行不轨,罪当加诛。”

“故臣以为,燕王可判腰斩之刑,代王则处弃市之罚,如此方可警示天下,宣我大秦之威严。”

李斯的声音很冷,话语中的意思更是残酷无比,转眼之间就为两位曾经的君王定下了腰斩、弃市之刑。

腰斩,使用斧钺从腰部将犯人砍作两截。有些人运气不好,被拦腰砍断后,还会神志清醒,要经过好长一段时间才断气,是真正的酷刑。

弃市,则是于闹市执行死刑,受众人围观,夹带羞辱的味道。

“这就是法家的严刑酷法啊。”

赵佗眼皮一跳。

想起伐魏之前,韩都新郑反叛,秦王政在殿上开会商讨如何处置韩王安。

尉缭说可以将韩王安迁徙到咸阳来,加以控制,以避免让剩下的诸侯感到恐惧而决意抗秦。

但李斯却反对,称“所有的反抗,都要以严刑峻法镇之”,然后就把韩王安杀了。

如今李斯开口提议诛杀二王,非常符合他的一贯作风。

对于此事,赵佗没有反对的意思。

因为二王不仅与秦国敌对,且确实与匈奴勾结,赵佗对他们的行为非常厌恶。

更别说他的大上造爵位是以攘夷之功而敕封,在这种对比下,那二王以勾结胡人的罪名被诛,也是合情合理了。

真正让赵佗关注的乃是对于齐王建的处置。

只听李斯说完二王惩罚后,又继续道:“齐王虽举国而降,然其先听四国之人所言,杀戮我邦友人后胜,又出兵意欲威胁我秦国东郡,阻止我军灭楚。大王命赵将军持诏而擒田假等贼,齐王违抗大王之令,并以大军三十万为阻,此等行为若不严惩之,岂能震慑天下?故臣认为,齐王亦当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