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秦楚宣战(第4/5页)

“你当了左庶长了不起啊?”

“我桓昭如今可是右庶长!”

“哪怕到了伐楚之时,我照样压你赵佗一头!”

“下一次见了我,你还是得乖乖问好!”

……

“赵佗。”

秦王政口中低语,手指摩挲着一块简牍,眼中略显犹豫。

在他面前的案上,更是堆满了厚重的竹简,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竹香味。

“使用赵佗那小子所献的沤肥之法后,今年关中粮食大丰收。秋收虽未完成,但按照治粟内史府的统计,基本上每亩种植粟的下田能多增收一石左右的粮食,中田达到一石半,上田甚至能接近两石。”

“这等功劳,自然该对其赏赐。”

秦王政说到这里,又犹豫起来,金玉之赐,他自然不会吝啬,但是爵位嘛。

一想到这个问题,他又有些头疼起来。

“蒙恬、李由、王离……”

整个秦国年轻一代,这三人是其中的佼佼者。

三人不仅是自身优秀,他们的背后更是有着显赫的背景。

蒙恬、王离是世代将门。

李由的父亲李斯则是当世大才,是他秦王政看中的王佐之臣。

这三人,也是秦国未来的栋梁。

但如今,蒙恬、李由爵为左庶长,王离则只是一个五大夫。

赵佗比李由小了近十岁,比蒙恬小的更多,但爵位却已经和两人平级。

若是赵佗再因为此功,往上升一级,成为右庶长,那可就超越蒙恬、李由了。

会不会升的太快了?

秦王政略显犹豫起来。

身为君王,他需要在朝野之中,维持某种平衡。

他的目光转向一直侍立在侧的男子身上。

赵高虽然职位为中车府令,但因为精通律法,且能写的一手好字。

秦王政经常将他带在身边,咨询其法律问题,或是让其代为起草诏书,颇得宠信。

“赵高,你认为寡人以千镒黄金代替爵位,赏赐赵佗如何?”

千镒黄金!

赵高眼皮一跳,这数字算是非常大了。

要知道王翦灭了燕国,秦王政都只赏赐他黄金五百镒。

千镒黄金,足以让一个人成为整个秦国最顶级的富豪,尽享一辈子的奢侈生活。

但代价却是不能升爵为右庶长。

赵高伺候秦王政的时间很长,自然清楚这位君王内心的纠结。

他略微犹豫后,说道:“臣听说当初商君创制我秦国的军功爵制度时,曾说‘有功者显荣’,以爵位来褒扬功劳,便能让士卒用命,谋臣献智,如此则国家必定强大。我秦国依照此法,褒扬功勋,为有功者升爵,故而天下智士勇将尽归我秦国所有,方能成就今日之霸业。”

赵高说完之后,闭嘴侍立。

他没有明确回答。

但秦王政却豁然开朗了。

他之前纠结于年轻一代的平衡中,反倒忽略了军功爵的核心是什么。

劳大者其禄厚,功多者其爵尊。

是赵高所说的为“有功者显荣”。

爵位,本就是用来赏赐功勋的,秦国上百年来也是严格依照此法,为立功者颁爵赏赐,建立起一个“童叟无欺”的公信力,如此方才能吸引来六国人才,达到今日称霸天下的局面。

军功爵制乃是秦国的强国之本。

秦王可以用特权,给自己宠爱的人赏赐爵位,这是君王的权利。虽然会引起人不满,但不至于动摇制度的根基。

但若是有大功者,却得不到相应的赏赐,那就会让无数人心中震动。

有功者无赏,爵位制度出现问题,国家就会失去了公信力,那还有谁会想着立功,还有谁会为你秦国卖命啊!

赵佗献上的沤肥之法,堪称强国之术,若是这样的功劳都得不到爵位的赏赐,那他下一次,有了好东西还会献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