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第2/4页)

纪家有四十亩田地,农田就有二十亩。

当初纪氏分家前,山林田地的不少,不过孩子多,四个儿子分下来,纪扬宗分到手的就十亩地和一处山林。

黄蔓菁嫁过来时,黄引生买了五亩良田给女儿作为嫁妆。

剩下的二十亩地是这些年自己陆续攒买的,外也有做里正州府的赏赐。

里正也算是吏,每月有点子稀薄的月钱。

但年底州府会有节赏,到底是富庶繁荣的州府,出手自也比许多地方阔绰。

纪扬宗每年对村里的庄稼田地都上心上力,秋后缴纳产税也积极准时,每年都能从州府衙门领到不错的赏赐。

做里正十余载,受赏的田地都有上十亩。

纪家劳力少,纪扬宗忙里忙外的也不是会下地的人,几乎都是请人来耕种和收割。

今年八个劳力,他们又有好些牲口,两日把稻子收完,全然不在话下。

桃榆在家里忙了一阵儿,鸡鸭肉食都入锅炖着了,他才从家里出来。

这时辰日头已经有些辣意了。

他提着熬煮凉镇好后的消暑草药汤出来,顺道看看收割稻子。

家里那几头骡子驴和牛都被拉了出来,田里四个人在前头割稻子,两个人在半桶脱粒,再有两个负责把脱出来的稻谷装进萝兜里头般在牲口身上,赶着运回去。

如此一条线井然有序,又都是强健劳力,能干的主儿,一块长溜溜的田肉眼可见之快的被收割完。

除却他们家的人,旷野上好些人家都出来收割稻子。

多为举家出动,男子脱稻粒,没有牲口的人家还要自行负重把粮食背回去,力气小些的妇人哥儿便割稻子,以及在家里晒稻谷。

瞧着纪家今年收稻如此热闹,大伙儿都羡慕的不行,看得眼睛比太阳还热。

要是自家也有牲口那可就松快的多了,可就这收成,不知得攒到猴年马月才拿的出钱买上一头牲口。

往年去帮纪家收稻谷的汉子们微微有些惆怅,纪家自有了人收割,就不会再花钱雇他们了。

桃榆把消暑汤放在田坎上,让大家渴了自取来喝。

他眼睛落在半桶边脱粒的霍戍那儿,最费力气的活儿不出意外的叫他揽在了自己身上。

常人两手合拢只能抓两把稻子,然则霍戍人生的高,掌心大手指也长,一次能抓三把稻子。

力气蛮如牛,稻穗击打在半桶上,三五几下就脱的差不多了。

桃榆想要是他们只是普通夫夫的话,家里只守着三五亩田地,霍戍当也能养活他。

毕竟他力气大,手脚功夫快,自家的稻子很快拾掇好以后还能去大户人家帮忙,可以挣些零用。

“不热么。浴盐读加t”

霍戍的声音唤回了正在出神的桃榆。

他率先去倒了碗解暑汤喝,扬起脖子间,豆大的汗珠从额头上一路滑进胸口。

“我还好。”

桃榆取出了块帕子,给霍戍擦了擦脸上的汗。

田里的北域老乡回头看着两人,笑眯眯的,桃榆有点不好意思的收回了手。

一并劳作,他这样可太厚此薄彼了。

纪家的稻子说两日收割完工,还真就是两日。

几十石的粮食收回来,院子里还晒不下,文良家里的稻子还没太成熟,这边的稻谷便挪了些过去晒。

两个大太阳,稻谷就脱了水气,刨塞去零零碎碎的谷草,看着就顺眼多了。

同州老乡忙完以后就又都回了城里。

霍戍这些日子都留在了村里,盯着把稻谷晒干收仓,城里的事情由范伯看着。

晒在坝子里粮食最是离不得人了,天色一有点风吹草动就得收拢盘回家,本便收成不佳的粮食再要遭夏雨,捂着的稻粒温度过高,很容易发霉和长芽。

纪家几房亲友陆续有过来借用牲口,家里倒是也没小气,把牛骡子驴的借给了他们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