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清合众国?(第3/4页)

谁让东北的人口都叫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这些祖宗弄没了?现在要重新开发起来,是不能靠朝廷有限的力量的,靠民间单干更加不行,必须合众臣之力,大家一起搞,那才能搞起来。

所以这个大清……现在也只能搞“合众国”了!

说完了东北大开发的事儿,康熙又把目光转向了国舅爷杨起隆。杨起隆现在可威风了!临阵脱逃有功,不仅当了国舅,还封了一等公——别人是什么“一等超勇公”、“一等超猛公”,也不知道他这个一等公是个什么公?反正很厉害就是了。

康熙一指杨起隆,对一众议政王、议政大臣道:“诸位臣工,朕还打算派朕的国舅杨起隆为朝鲜监国大将军,命他出兵朝鲜,帮助朝鲜君臣抗明抗倭……这一次出兵所需要的兵力和兵费,都由国舅自筹。将来朝鲜的事情,也由国舅自行决断。诸位以为如何?”

杨起隆出兵朝鲜的事儿,一群议政王、议政大臣早就知道了——都打过招呼了!

大家伙当然没什么意见了……不仅没意见,而且大多往杨起隆那里投了资!

狡兔三窟嘛!

万一关内守不住,关外也守不住,那咋整?

所以得在杨起隆那里也留个后路,家里有“余子”(多余的,没发安排的儿子)的就让他跟着杨起隆去朝鲜再开个“分家”……殖民嘛,就这么搞起来的。

都是一群在老家没产业的破落贵族、穷光蛋、街溜子组团去海外打江山。要是家里有领地可以继承,有个什么公爵、侯爵、伯爵的可以当,谁吃撑了飘洋过海出去打拼?

……

大周,长安,皇城。

康熙搞“合众国”,搞“殖民主义”的消息,很快就报告到了大周皇帝吴三桂那里——还不是哪个吃里扒外的议政王、议政大臣报告的,他们的消息传递没那么快,这第一个送到吴三桂这里的密折是“臣孙玄烨”用八百里飞递送到长安的。

“老大、老二、老三……你们怎么看?”

吴三桂看到自己的三个儿子已经一一传看完了康熙的密折,就笑着发问了。

“父皇,”吴应熊道,“看来康熙已经决心当一个辽国皇帝了……今后咱们的对手就是大明了!”

吴应麒则补充道:“父皇,儿臣觉得咱们的对手是大明的三李王!除了李辅臣、李中山、李来顺之外,皆不足为惧。”

吴国贵则摇摇头道:“父皇,据儿臣所知,大明的中枢是由大将军录尚书事李中山,尚书左丞陈永华,尚书右丞卢三好三人掌握的。如今李中山经略河南,国中之事就由陈永华、卢三好同领,李辅臣、李来顺在大明中枢没有多大的权力。”

吴三桂点点头,道:“三李共大明,一李在中枢,二李镇地方……左陈右卢为辅弼。大概就是这么回事儿吧!那咱们该怎么对付他们?”

这是吴三桂第一次表态要对付大明了!

之前虽然有大周、大清、大靖三国同盟和所谓的大明包围网。

但那都是底下人在和大靖、大清那边的人搞,吴三桂只是不反对,并没有大力支持。

另外,当时吴三桂的主要精力还在支持康熙斗福全!大周、大清是不是会真的结盟也难说。毕竟福全要胜了,他是不会和康熙一样亲周反明的。

而现在,大清那边的新国策都定了——就是要当新大辽了!

有了这个新国策,周清同盟也就有可能成真了,所以大周的国策,也可以从反清为主转向反明为主了。

“父皇,”吴国贵道,“儿臣觉得应该集中力量先打掉李自成、李来顺……李自成年事已高,不复当年之勇。而且观察李顺这几年的战绩,他们的实力似乎也没那么强,只是借着昔日的威名在虚张声势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