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清合众国?(第2/4页)

“何为合众立国?”常宁问。

康熙道:“就是合众位臣工于朕之力,一块儿把咱们的新大清给立起来!

具体来说,就是朕要把关内的山河四省之地的大部分都封给诸位臣工……朕只直辖顺天府、大同府、宣化府、遵化州、永平府、易州和新设立的天津府,一共五府二州之地。

与此同时,朕还要对漠南蒙古和盛京将军、黑龙江将军的辖区重新划分,新设吉林将军、漠南将军二职,然后再在漠南、盛京、黑龙江、吉林等四将军的辖区之内,为山河四省的藩主划分领地,由各藩藩主,从山河四省迁移无地少地的农民,去四将军辖区建立头下军州。这样山河四省无地少地农民可以得到土地,而塞外四将军辖区也能得到人口。不出十年,关内塞外就都是乐土了!”

实际上大清在康熙初年的时候,面对的就是一个“合众国”类似的大好局面!

人口、土地、资源、产业,甚至军事力量,全都是“合众国”级别的。

如果大清朝廷可以干点人事儿,好好开发四川,开发东北,发展海外贸易,促进工商业发展,加快民族融合。搞出个真正意义上的康熙盛世也没多困难。

几千万不到一个亿的人口,守着那么大的土地,还拥有丝绸、瓷器、白糖(除了中国,其他地方只有黑糖)、茶叶这四个在当时来说的顶级产业链。而且周围也没什么值得一提的强国,哪怕是西方殖民者,这个时候他们在东方的实力连郑明都压不住。

大清如果自己不搞沿海迁界,再把郑芝龙收为藩属,吞掉东南亚不过是时间问题——当时东南亚各国除了缅甸和越南外人口都很少,土著少、白皮更少,广东、福建沿海的汉人如果能源源不断迁入,再加上一个比较强势的郑氏集团,早晚能搞成当地的绝对多数……

毫不夸张的说,大清就是个梦幻开局,惨淡收场!

而如今的大清,都已经到了议政王大臣可以罢免、选举皇上的地步了……也就只能合众立国了!

不过常宁听见康熙的“开发塞外,合众立国之策”,脸色一下就不好看了。

他是盛京将军!

盛京将军的辖区本来是他一人说了算的,现在怎么回事?还要分一块出来给什么吉林将军……还要让关内的藩主们在剩下的盛京地盘上建立投下军州?

这样一来,他的权力不就小了吗?

可是常宁却没发反对康熙的法子……因为大部分的议政王、议政大臣的地盘都会分在关内!

头下军州就是他们的退路!

如果关内混不下去,还能去塞外的军州继续混!

常宁要反对,那就是要断大家的退路,这事儿怎么能行?

就在常宁想反对而不敢反对的时候,康熙又笑着对常宁道:“老五,朕在关内也给你封个节度使吧?登州府怎么样?登州离辽南(辽东半岛)很近,你的头下军州就设在辽南……这登州、辽南就隔着一道海峡,来往多方便?”

这个条件听上去还行!

常宁盘算了一下,点点头道:“皇上,您分给臣地的封地,臣弟非常感谢……不过臣弟在盛京周围还有许多庄子,应该如何处置?”

“都是你的!”康熙笑道,“诸位臣工,朕还要在盛京给你们分房子分土地!等盛京发展起来,咱们大清就正式施行两都巡幸制……咱们北京住几个月,盛京住几个月!大家意下如何?”

还能如何?

当然是赞成了!

康熙现在终于开始干人事儿了,他们当臣子的能不赞成?

于是在一片“皇上圣明”(这话现在的意思就是“我们同意”)声中,康熙提出的“开发塞外,合众立国之策”,算是得到了通过。

康熙吸了口气儿,虽然不满意……但也只能这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