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三章 西域联合军(第3/4页)

这一点,刘备还是很满意的。

从贞观四年年末开始,这场特殊的军训就展开了。

而与此同时,西域诸国国王和他们的随从也纷纷抵达了雒阳,接受了刘备的召见和册封,一个个的全部正式拿到了汉帝国天子赐给他们的“国王证书”。

从此以后,他们的权力传承就需要得到汉天子的册封,只有汉天子的册封才能让他们名正言顺地成为当地的统治者并且维持统治,如果没有汉天子的册封,他们的统治将变得名不正、言不顺。

这是宗主国和藩属国的关系之中最为关键的点。

名分。

这东西可以说古今中外就没有哪个统治者是可以完全不在乎的,甭管你有多强的个人实力,你总要在统治的同时,明确你的统治法理,并且得到广泛的承认,如果得不到这种统治法理,你的统治便是无根浮萍。

军队强大的时候,你可以用军队强行稳固统治,但是你的军队不可能永远强大,你的后代也不可能永远猛男,稍有不慎,身死族灭。

而这一次的雒阳集会,便是让这些西域国家拱手让出各自的统治法理权,将这种法理权全部让渡给汉天子,由汉天子承继一切,拥有一切,并且允许、反对一切。

同时,汉天子也会承担起一系列的责任,如果这些国家的君主倒行逆施,做了错事,使得百姓不满,那么这种不满也会有相当一部分投入到汉天子身上,折损汉天子的荣誉。

本质上,宗藩关系如果足够明确、稳固,如同曾经的带明和朝鲜,那么便是统治权法理上的宗藩关系,弱小者为自己找一个靠山,如果自己足够恭顺,那么如果出现了权力的挑战者,是可以找到宗主帮忙解决问题的。

所以对这种事情,相对弱小的小国并没有太多的纠结,宗藩关系的达成一点也不难。

西域诸小国也是如此。

他们争先恐后向刘备献上贡品,取得了宗藩关系的称谓,遵从汉天子为唯一的天子,而他们都是汉天子的臣子。

他们只能是“王”,只有汉天子才能是唯一的“皇帝”。

刘备对他们的要求还不仅仅只是这些。

刘备还要求他们全面采用汉帝国的年号,即使用贞观年号为自己国家的纪年年号,从此不论民间如何,在官方口径上都要采用贞观年号用以纪年。

贞观四年年末,这些宗藩关系便全面达成了,大汉第三帝国正式继承了西汉和东汉以来的对于西域的一些关系,并且继往开来,更大程度上推动了这种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然后在贞观五年的新年例会上,刘备正式对外公布了这些消息,并且在皇宫正殿召开了盛大的典礼仪式,欢迎这些藩属国的国王们在大庭广众之下、在整个雒阳朝廷的官员们的注视之下一个接一个的进入皇宫,向刘备称臣纳贡。

基本上很多中原帝国的皇帝们的追求也就到这里为止了。

面子拉满,排面拉满,不单单是皇帝,连一些官员也都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觉得自己的国家地位高,面子大,仅此而已,真正能用到这些小国的地方其实也不多。

不过这一次,第三帝国对这些小国的需求可就没那么简单了。

贞观五年正月初一,刘备在皇宫正殿设宴款待了诸小国的国王,用宫廷最拿得出手的菜式和饮料招待他们,给他们吃的一愣一愣的,纷纷表示自己没有吃过这样调味精美的食物,每一个人都对吃过的食物赞不绝口。

宴会结束之后,好几个国王向刘备表示想要知道如此美味的食物是如何制作出来的,他们对此非常感兴趣,很想要在离开雒阳之后也能吃到那么鲜美的食物——以此思念他们无上的万王之王刘备陛下。

绝不是贪吃,绝不是被这鲜美的味道给俘获了,只是想要睹物思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