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三章 西域联合军(第2/4页)

于是,刘备作出决定,要给西域各国的军队做一番“军训”,增强他们的战斗实力。

给他们好好儿的加强一下,避免以后作战再拖汉军的后腿。

而且这是强制要求,不是和大家开玩笑,每个国家都要拿出足够多的军队来参加军训。

比如乌孙国,现在整体来看虽然损失了不少人口,但是还能拿出五六万的可作战人员,所以至少要抽出两万兵力到龟兹国参加军训。

龟兹国本身也是如此,根据它的人口规模,也被要求至少出动一万五千兵力接受赵云的特训。

其余西域各小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被要求出动五百、一千、两千不等的士兵加入到特训之中,接受汉军的先进军事体系训练。

说实在的,对于这一次的“军训”,西域各国的态度都比较复杂。

首先,他们的确非常仰慕汉军的强大的战斗力,联合作战之中,西域各国的领导者们都能看到汉军那种绝对超越他们的作战能力和作战意志,还有极为强大的后勤保障体系。

但是这种事情毕竟没有先例,他们也不知道刘备这样搞究竟是不是有一些别的企图在里面,把自己国家的军队交给宗主国训练,真的不会有什么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的情况发生吗?

但是最后,西域诸国还是接受了汉帝国的要求,接受了宗主国的要求,派遣了不少军队前往龟兹国参加集训,并且按照要求各自提供了一部分口粮和训练经费。

大汉重返西域之后,第一次对西域各国提出这样的要求,如果不遵守,极有可能被定义为反贼,到时候,他们的国家很难逃过被汉军变成“郡”的下场。

那七个已经覆灭的国家和他们的领导层,就是下场。

强有力的威慑之下,西域联合军军事训练从贞观四年的冬季开始,预计时间是两年,为了更好的训练他们,刘备直接安排练兵使高顺调遣练兵处的有经验的训练人员前往龟兹国帮助赵云搞军事训练。

当然了,这一次的军事训练绝对不仅仅只是增加西域各国军队的作战能力,刘备也不会做这样的单纯的“好事”。

他是要通过军事特训的幌子,施加政治与文化思想的影响,把这些国家派来的士兵都按照汉军体系训练、熏陶,使得他们在不经意间心向汉帝国、尊崇汉帝国,且习惯于接受汉帝国体系的军事指挥,从上到下,完成对汉帝国的军事体系改革。

训练之前,他们是西域各国的原始军队。

训练之后,他们将是满脑子汉帝国军事体系观念的汉式军队。

须知,汉军军训体制之中,包含有大量的非军事科目的训练,包括汉字读写、书籍阅读、汉式军规军纪的服从,以及四海一家的传统观念的教导。

刘备非常注重对军队的思想文化工作,除了技战术训练之外,汉军士兵日常的生活充满了思想文化方面的内容。

忠孝节义之类的传统优秀观念并没有因为儒家独尊的思想环境的瓦解而消除,四海一家的家国观念也被刘备重新解释之后加入了军队的思想教育之中。

这一套新式思想教育在军队里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所以甚至被刘备运用到了官办学府的教学体系之中,用于替代儒家霸权瓦解之后的思想真空。

而其中,对刘备本人军事功绩、政治功绩的宣传也是重中之重。

刘备完全可以相信,两年军训结束之后,这些原始军队都会变成与本国实际状况格格不入的先进军队,他们过于先进的行事作风将难以适配本国的低级别环境,他们将不由自主的怀念并且向往汉帝国的生活。

并且,向往成为真正的汉帝国军队、汉帝国子民。

练兵的最高境界,就是用他国的粮秣兵员,训练自己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