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一章 灭(第4/5页)

后来王建取代弓裔建立王氏高丽,合并松岳、开城两个在咫尺的城市为开京作为首都,就跟中原的襄阳和樊城后来合称襄樊一样。

所以现在的开京城不是一个城市,而是两个城市。

而这两个城市被松岳山和蜈蚣山环抱在内,中间被临津江隔开。

因此,开京城相当的易守难攻,要想攻城,就必须要拔除布置在松岳山和蜈蚣山的守军。

同时临津江上还有水城,有一直内河舰队可以非常方便两城互相支援,还可以在松岳和开城任何一城被攻陷后,掐断两城联系,使没有被攻陷的另一城继续抵抗。

不过,这是理想状态,当年王建要跟后百济、新罗争夺半岛的霸权时,开京确实是这么一座几乎可以称为不可攻陷之城的存在。

但是到了王昭手里,半岛封闭外无强敌,开京的防御力下降了十个档次都不止。

且由于高丽王宫寿昌宫等都在松岳城,高丽人口和经济也不足以支撑这么大一个城市,从而导致了开城的急速衰落,已经很难在防御上让两城互为犄角支援了。

同时临津江上的水师被王昭抽走大半,也基本无法执行原本的任务。

开京松岳城,五十七岁的高丽开国功臣皇甫悌恭浑身冒汗的看着城外出现的大军,这人数可不少,足足有两万之众。

在有了邵城县也就是仁川渔民的支持之后,大周舰队很轻易的就在涨潮之日,通过了水下全是暗礁的江华海峡。

折德愿所部万余步骑,赵匡胤亲率七千水军,先突袭邵城县,随后直接就冲到了开京城下。

他们虽然没有攻城器械,但开京也没有多少防备的兵力,甚至连护城河的吊桥都没维护好。

赵匡胤亲自顶盔掼甲猛攻数日,打的开京松岳城防摇摇欲坠,若不是皇甫悌恭发动全城勋臣、豪族家的护卫甚至奴仆守城,恐怕早就被攻陷了。

皇甫悌恭现在最渴望的,就是北上去解西京平壤府之围的王昭能派军返回,但同时在心里,皇甫悌恭又知道这是在奢望。

敌军是从江华湾边的邵城县来的,这说明北寇是水陆南下的。

从他皇甫悌恭知道的情况来看,不管是真的北寇,还是以前的辽国,都不具备这样出动大规模水军进入江华湾的能力。

那么来人是谁,皇甫悌恭已经不敢想了,他现在只能用大王回军来援来鼓舞士气,且不知道能顶几天。

而围攻几天后,折德愿和赵匡胤也摸到开京城的城防特点了。

六月初七,赵匡胤领军一万猛攻松岳山,当日就攻破松岳山城,尽杀高丽守军七百。

拿下松岳城之后,赵匡胤已经能够在松岳山上架设大型投石机,轰击松岳城了。

六月初九,折德愿故意放开松岳城南门,引诱开京城内民众出逃,皇甫悌恭费尽心力才阻止了城内渴望求生的人群,但高丽守军也疲惫不堪,不敢出城。

折德愿见皇甫悌恭不上当,随即命大军强攻蜈蚣山和开城,蜈蚣山上本就没多少守军,开城也相当残破,迅速就被攻下。

随后,折德愿命水军驾小船攻击高丽临津江水师,这可是这支‘水军陆战队’最为擅长的了。

横海镇上下用命,水手海大鱼、海二蟹、海三虾三兄弟冒死先登,以七百人、三十几条小船,大破高丽水师两千余人,彻底控制了临津江。

六月十三,负隅顽抗的皇甫悌恭等终于迎来了末日,陈思让、高松率精骑三千到达了开京城下。

高松原本就是王氏高丽开国大王王建的侄女婿,对于开京城内的一切人和事都耳熟能详。

他请示陈思让后,将王氏高丽此次北征大军的各种旗鼓衣甲扔到城下展览,再把数十高丽赤卫骑士兵将,拉到城下溜了一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