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一章 灭(第3/5页)

鲜血顿时喷涌而出,而皇甫兆闪电般的抽动几下,在极快的时间就失去了所有意识,全程几乎称得上未受折磨。

慕容信长看着被皇甫继明扶住的皇甫兆,脸上闪过了狠辣的神色。

“命人在此刻碑建庙纪念。但皇甫家在黄州所有的田庄家产全部没收,男丁发配军前效力,所有寡居、未婚妇人都配给有功之士。”

想当忠臣可以,想要忠臣的名声慕容信长也可以成全,但是要了忠臣的名声还想让族人继续过好日子,那就不行了。

不然这一路南下,人人都来这么一出,哪来的地方安置我慕容大王的心腹们。

且要是忠臣多了,那岂不显得我慕容大王南征不那么正义了嘛。

“大王英明!”围着的将官们都满意的欢呼了起来。

这么处理,既成全了忠臣名声,他们对于一心求死只为尽忠的皇甫兆还是很敬重的,另一方面也免得有些狡猾之辈有样学样。

……

海州,慕容信长没有回转,直接带大军往开京而去了,只派慕容信真和向训手持王昭衣甲、印玺到海州城下展览给守军看。

姜弓珍就在城头看的清清楚楚,心中悲痛万分,同时也对高丽国的未来失去了所有的希望。

大朝天兵凶悍如此又算无遗策,他们还挣扎个什么。

姜弓珍拉过儿子,感叹一声说道:“吾本贱人,是高祖大王不以卑贱提拔至此,实在无法背弃,不然到了黄泉怎能和高祖大王相见?”

姜弓珍本来是姓弓的,而这个弓并不是一个真正可以流传的姓氏,而是从新罗到高丽时代,半岛没有姓,地位很低的土著借用的一个姓氏。

比如被王建推翻的泰封国大王弓裔,就是因为他母亲出身极低,不被新罗王室批准姓金,只能自己去姓弓,所以姜弓珍才说自己是贱人。

当然,历史上姜弓珍的小儿子姜邯赞在龟州大战中击败辽军,保住了高丽国作,后来更是被半岛之民视为民族英雄,李氏朝鲜的史书上,就给姜家编了一个极为清晰的谱系,这跟家富修族谱是一个道理,不足为信。

不过,姜弓珍话虽然是这么说,但为人却没有皇甫兆那么刚烈,而且他也比皇甫兆更明白。

一个人想要做忠臣容易,但却是要家族帮着一起抗这个代价的,因此这话说的并不是那么刚绝。

周围被他带到海州的开京禁军将领也个个都是人精,听到姜弓珍这么说,立刻就开始跪下苦苦哀求。

你开什么玩笑,作为高丽国大匡、检校尚书右仆射、上将军、行营副都统兼行营都兵马使的姜弓珍,是多么大的一个脑袋啊!

这种大脑袋什么样的黑锅,那是都能顶下来的!

有了姜弓珍顶着,他们不就可以说成上司投降,自己是不得已屈膝的嘛。

这罪恶感要低得多,名声也要好得多,是以绝不会让姜弓珍自尽。

这姜弓珍被一群军将揪着不停苦劝,他长子没搞懂这里面的弯弯绕绕,也或许是害怕姜弓珍尽忠会激怒城外的周人,也抱着姜弓珍的大腿哀求道:“父亲若是为王上尽忠,殷川可怎么办?他才两岁啊!”

殷川就是姜邯赞的小字,这位能力不错但吹嘘成分更大的高丽名臣,今年才两岁,是姜弓珍五十三岁上老当益壮得来的幼子,因此极为受姜弓珍疼爱。

现在一听长子提到姜邯赞,姜弓珍全身的力气都像是消失了一样,张了张嘴只觉得满嘴苦涩,除非他现在就自刎,不然这黑锅他背也得背,不背也得背了。

众将官一看姜弓珍不言语了,立刻就簇拥着他打开城门,坦露上半身开门请降。

……

开京城的历史并不悠久,在王氏高丽之前,它只是一个普通的城市。

但在泰封国末年,泰封大王弓裔命开城郡本地豪族王建筑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