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六章 医疗器械攻略(第3/4页)

其他几家监护仪厂商,也在各自向上汇报。

GE医疗,亚太区总部。

监护部门经理齐亮开完视频会议后,神色变得有些沉重。

“怎么了?领导。”部门助理进门递送文件,好奇地问道。

齐亮叹了口气道:“我们这个部门,可能年底就要被裁掉了。”

“不会吧?”助理震惊地瞪大了眼睛:“总部已经决定了?”

“还没有定下来,不过这是明摆着的事了。”齐亮摇了摇头,说道。

“事实上,我们在华夏监护仪市场的份额越来越少了,去年市占率只有3%,比不上迈瑞这种巨头也就罢了,二线的理邦和宝莱也都超过我们了。”

“你没发现吗?公司在监护仪上面的投入,越来越少了,这个部门已经彻底边缘化了。”

“而且,现在又横空出世了一个三清器械,便携监护仪现在可是爆款,哪个公司不跟在屁股后面赶着做个同款出来,飞利浦的人就跟我说他们在研发破解这玩意,可是你看我们公司,一点动静都没有。”

“我估计,上面是觉得这块业务太鸡肋了,准备专注发展海外业务,毕竟迈瑞在海外监护仪这块业绩挺不错的,给总部的压力很大。”

“我们研发部门肯定会被分拆,只留下销售和部分售后维护人员。你也早做打算吧。”

“那您怎么办?”助理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关切地问道。

“看公司安排吧,大不了裁员,换个公司呗,你们还能转岗,我可没同级别的职位。”

齐亮满不在乎地挥了挥手,表面看起来云淡风轻,心里却为新工作开始犯愁。

外企就是这样,做事不留情面,觉得业务不挣钱了,就会马上将其剥离,至于员工,不管级别多高,如果没有别的安排,也会直接裁掉。

当然,钱肯定会给足的,齐亮这点倒不担心,他完全可以拿着大笔赔偿,换家公司继续干老本行。

只不过监护仪负责人这种职位,可能不太好找了,国内外器械企业有监护仪业务的就那么几家,一个萝卜一个坑,要重新找个坑哪有那么容易。

齐亮做了这么多年业务负责人,又不想栖身别人门下,从头开始当小弟,估计合适的新工作,短时间内很难找到。

助理突然一脸期待地问道:“领导,你说三清器械有没有机会?我听说他家的工资是出名的高,福利也不比外企差。”

“三清现在不是在做监护仪么?他们业务做大了,肯定需要招人的吧,以后肯定也要推出其他产品,要不我们试试去三清找工作得了。”

“咦?”齐亮顿时愣住了,随即两眼放光道:“没错,我听说三清器械事业部才创立没多久,人很少,就几十个人,这肯定要继续招人的啊,我找人打听打听。”

既然马上就要被裁了,那不如早做打算,要是能抱上三清这颗大粗腿,那可就发了,不比呆在GE强?

他好歹也是在器械行业干了十几年了,不仅仅是监护仪,其他什么超声,影像,麻醉设备,生化分析仪,这些项目他都干过,就算没亲自搞过研发,也有相当的了解,触类旁通应该不难。

想到这里,齐亮瞬间精神一振,赶紧找相熟的医药界人士打听起来。

……

“卫总,便携监护仪卖得太好了,订单都爆了。”

陆庭峰兴奋地向卫康汇报:“近一个月,大约有60多家医院向我们采购了便携监护仪,共计售出33890台,销售额达到了一个亿。”

难怪他如此兴奋,平时全国几百家医院,一个月也就采购两三千台监护仪。

监护仪有好几种,普通的床边监护仪都要四万一台,至于重症监护仪,除颤监护仪这些,都要七八万一台,更别说麻醉监护仪和颅脑监护仪这种高端货了,都得三十万一台,价格非常昂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