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先正达的种业翻身仗(第3/4页)

“孙总,你听我解释。转基因作物跟基因编辑作物完全不一样,前者添加了其他异种基因,而后者只是敲除或者表达原本的一些基因,所以其实跟普通的育种没有太大区别,只是大大提高了效率,并且缩短了时间。”

“农作物的育种已经有数千年的时间,即便是现在,如果采用传统的育种方式,也需要培养好几个世代,花费5-8年的时间,才能培养出合适的新作物。”

“但是,如果直接使用基因编辑工具进行基因组操作,那么,作物育种的时间,往往能缩短到一年以内,从而大大节省了时间。”

“那也太厉害了。”孙成仁被惊到了,连连赞叹。

“我们在农业方面有足够的优势,而三清的基因技术又如此出类拔萃,如果我们一起合作,研发新的基因农作物,无疑是双赢。”汪德想起双方合作的前景,不由激动万分。

孙成仁不禁点头道:“你这么说来,我也有些动心了。这样吧,我跟卫总反应一下,如果他同意的话,我再告诉你。”

汪德心里有些忐忑:“你说卫总会同意这样的合作吗?”

“这是好事啊,于国于民都大有好处,以我对他的了解,绝对没问题。你等我好消息吧。”

孙成仁挂断电话后,立即跑去向卫康汇报此事。

卫康顿时有些惊讶,这个先正达跟三清合作吃到了甜头,显然是有些欲罢不能了。

不过种业创新意义重大,不但能大大提高粮食产量,让华夏实现粮食自主,还能让人们彻底摆脱饥饿,这显然是一件功在当下,利在千秋的大好事。

“没问题,我们正好对这方面也很有兴趣,可以一起达成农业跨界战略合作。”

卫康当即拍板,同意了先正达的合作请求。

三天后,汪德带着自己的种子团队,抵达了昆市。

双方一番洽谈后,签订了新的合作协议。

三清新成立没多久的农作物部门总算有了用武之地。

合同签订后,先正达的种子团队留在了三清,双方组成一个新的项目组,正式开始了高产农作物的研究。

第一个目标就是大豆,由于华夏大豆主要靠进口,为了达到粮食自主的目的,势必要研发出一款全新的高产大豆。

幸运地是,中科院的农业专家在大豆基因组研究方面早已有了一些成果。

科学家已经发现了控制大豆籽粒大小,含油量和蛋白含量的关键基因,这项发现对于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提高大豆产量及品质有着重要意义。

这种叫“甜10”的基因在控制大豆种子发育和油分积累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研究进一步发现,若将“甜10”基因敲除,百粒大豆种子的重量降低40.2%,油分含量降低40.7%,蛋白含量提高32.1%。

若在栽培大豆中提高该基因的表达,百粒大豆种子重量及油分含量都会显著提高,大豆单株产量可提高11%至20%。

此外,科学家还发现了另一个调控大豆粒数的“甜15”基因,与本次研究成果叠加后,有望在大豆高产和优质等重要性状上获得更大突破。

因此,项目组打算从这两个基因入手,同时提高“甜10”和“甜15”基因的表达,试试看能否研发出一款产量增加,同时又高油量的基因大豆。

三清的生物学家们很快就有了突破。

“什么?基因编辑很成功,新的种子已经研发出来了?”汪德在京城接到了种子团队的喜报。

汪德听完汇报后,顿时一阵恍惚,这也太快了吧。

这才多久啊,也就两个星期,三清的基因团队就使用了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在大豆细胞中表达了两种基因,并培养出了种子样品。

接下来,就需要先正达的种子团队挑选合适的大豆种植区域,进行试验,观察后续表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