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第2/3页)

“抓钩儿,城里来的大记者想找你聊聊,你快上来。”

被叫做抓钩儿的小伙子,三步并作两步上岸,在一棵歪脖大柳树边靠了船,打了口哨,鸭子便呱呱上岸,顺着稻田往村里走,一边走,一边在田里觅食,把绿油油的稻子踏倒了。

何雨十分奇怪地问道:“抓钩儿同志,鸭子过田,不把稻子毁了吗?”

抓沟儿蹬上上腰后别着的布鞋,边说:“你们城里人不知道,这小苗禁得住鸭子拖。禾密时候,倒过不了肥鸭婆,禾秆倒垂吐穗时不能放鸭,现在禾苗稳蔸,田里没水,正好让鸭子松松土,吃吃害虫,拉拉粪又可以肥田。”

果然,鸭子们窜进稻田,又吃又拱,有的身子一欠,拉出了粪便。

“饿不死的鸡,撑不死的鸭,它们都是些直肠子,消化快,吃得多,鸭粪可以养田,不能上磨的瘪稻又可以喂鸭,正好一个食物链儿。”何雨听了,觉得这个种田能手果然名不虚传,就问:“这鸭子怎么分公母呢?”

抓钩儿道:“公鸭体大毛鲜,毛色素个头小的是母鸭,花里胡哨的是当年鸭,灰不溜秋的是老鸭。”他指着从田地走出来的鸭又道:“走路一扭一摆尾巴拖得很低的是有蛋鸭,没蛋的鸭走得又轻又快,这些家伙最胆小,你看,它们都停在了那里,超过四十五度的坡就不敢上,还得让俺用竹竿子打它们才能回家。”

这时候,只见一只浑身羽毛光鲜的公鸭嘴里衔了一只大青虫,献媚似的追逐着一只小母鸭,一边用力拍打着翅膀,围着对方转圈。旁边的梁子打趣说:“这鸭子像我英杰哥,这只小鸭儿倒很像你。”

何雨把拳头攥成金刚钻儿,狠劲儿往梁子身上一拧,疼得他哎哟一声,撒腿就跑。

前面就是抓钩儿的一栋四合院,进门是灰砖雕画的影壁,院内是白墙青瓦的房舍,脚下是砖板铺地。

“房子来租住的人多吗?”

“周末来得多,现在时兴黄河游,看风景,吃鲇鱼,我这里还专门雇人做鸭架汤,引来了不少吃客。前不久来了一个画家,白天夹着画夹子出去,晚上在房子里画画,好像是做雕塑什么的,整天在屋子里摆弄泥巴。我怕脏了房子,偷偷进来一次,你猜怎么着,他画的全都是古代美女,那真叫绝活。”

“他在哪里做泥巴?”何雨的心猛跳了一下,急忙追问道。

“我后来弄清了,他是把带来的泥饼子在我这房里晾干,几天后在上边贴上纸描画。有一天我进屋不小心打碎了一块干泥板,他和我大吵了一架,下午就要搬走。俺还好赔了一阵不是。”

“这人啥模样?”何雨问道。

“瘦高个儿,头发留得像个老娘们儿,估摸有三十多岁吧,看不太准。”抓钩儿回忆说。

“你在哪儿打碎了干泥板。”何雨问。

“就在你们站的地方,喏。”抓钩儿指着地下,青砖缝里果然还有少许的灰黄色土粒,何雨俯下身子仔细查看,只见砖隙中竟还残存着一两粒稻籽。

“你家磨米用的什么机器?”何雨关切地问。

“农夫牌碾米机,还是今年稻子下来时俺买的,好使得很哩。因为这间房租给那个假娘们儿,机器就搬到对过那间房子里去了。”

何雨听了急忙向梁子使了个眼色,梁子跟着抓钩儿到对面小屋看机器。何雨趁他们走出屋外说话的当儿,从砖缝隙里摄取了些土粒和稻种,很快装进了勘查袋中。

没有片刻的停顿,赶回市农科所的何雨立即化验了稻种,结果出来:正与壁画中的那粒半脱壳的稻谷一样——同属袁隆平的P88S/0293稻种!何雨压抑着内心的激动,又飞快和梁子回到缉私队,把砖缝处提取的土粒与从墓道里采集的壁画残土进行比对,再使用碳十四测试,竟然完全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