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正气存天地 死亦大唐魂!!!(第3/6页)

【而且不止是哥舒翰,当时唐朝的将领郭子仪,以及李光弼也是极力请求哥舒翰固守潼关,不要贸然出兵进攻。】

【可唐玄宗和杨国忠呢,不仅不听,还接连派宦官逼其出兵。】

【结果就是哥舒翰被逼无奈,只能恸哭着出兵,最终在灵宝被安史叛军打败,以至全军覆没,而哥舒翰也做了俘虏。】

【而也正是因为这场被当作反面教材的伏击战,因为唐玄宗李隆基错估形势,再次听信杨国忠谗言等一系列骚操作,最终使得哥舒翰等将领被俘,造成了人地两失,甚至让这场平叛战争就此急转直下的严重后果!】

原来那原本两年左右可平定,却最终长达八年之久的战乱竟是这么来的!

李隆基,李隆基……

这大唐由盛转衰的始作俑者,罪魁祸首,岂不就是他……

李世民听得简直怒火勃发,恨不得将其取而代之!

“陛下——”

房玄龄等人立即劝道:“万望不要动气啊,陛下!!”

“朕怎能不动气——”

李世民深吸了口气:“此子简直……简直该死!!”

难怪后世之人评价他,若是早死就好了。

若是在大唐全盛时期就此死去,如何能有其后这么多令人又恨又无可奈何之事!!

唐朝李隆基时期。

李隆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就那样两次轻易听信了谗言,接连致使两员将领被斩首,进而起用哥舒翰,再次迫使哥舒翰无奈出兵进攻,最终又致使潼关就此失守?!

潼关!

那可是潼关!!

【洛阳,潼关,这两个重镇。】

【洛阳已经失守,如今潼关也在李隆基的错误决定下,最终也是失守沦陷。】

【如此,安禄山指挥叛军突破这两个重镇,直取长安!】

【而在这之前,其实在洛阳沦陷的时候,安禄山因封常清和高仙芝有力固守潼关,一直久攻不下,已然有了回撤的打算,可惜李隆基接连两次听信谗言,根本就不仔细调查,加之又自以为是,错误估计,最终只能自食恶果——】

【在安禄山叛军进攻长安之时,以帝王之尊,异常仓惶且狼狈的率众而逃。】

【都城长安,也就此失陷!】

果真是一步错,步步错……

自己竟是这样一步步把大唐衰败的吗……

李隆基只觉得一股气血上涌,只勉强压制了下去。

可眼眶还是被激得通红,只觉心乱如麻,眼晕耳鸣,又再次不敢看其下大臣将领,他无颜面啊。

【君储逃亡,安史之乱进入最高峰,随即马嵬兵变,杨国忠杨贵妃等人被处死,而再之后,李隆基最终逃到成都,太子李亨逃到朔方,在灵武即帝位,即唐肃宗,由此,李隆基被遥尊为太上皇。】

【然而李隆基还是留恋皇位的,贪恋皇权带给他的享乐与奢靡,只是当时李隆基已经不得人心,只能被迫交出皇位。】

【但当是时,皇帝与太上皇同时并存,又分属两地,可谓是各相争斗,以将皇权牢牢握在手中——】

【仗还在打着,也不妨碍起内讧,今天我把你那里进行渗透与干预,以此减弱影响力,明天你使我这里亲信撤离,逐渐丧失政治权利……总之,一直到这对父子同月相继驾崩,这样皇帝与太上皇并存的格局才最终方告解体。】

李隆基已经被打击得脸色惨白,毫无血色可言——

初步听时,还深觉就自此当太上皇罢,免得再搞出什么来,结果……结果他当太上皇竟也还不死心?!

都致使大唐落得了此种地步,此种结果,李隆基此时也实在不禁想扪心自问,他究竟是怎么想的啊!

唐朝李世民时期。

长孙无忌深深皱眉:“这样的情况下,后方还如此不定,那前方战乱……”

杜如晦直接摇了摇头:“就算八年最终能够将战乱平定,想必这其中定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