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白捡一个汉中也不错(第3/4页)

明朝比汉末又过了一千四百多年,交通条件和科技当然有很大提升,但朱树人估摸了一下,运一石粮食到宝鸡县,汉中这边至少还要耗费掉二石五斗以上,路况差天气差的季节,依然能达到三石。

朱树人想了想,便立刻拿了两个主意:“既然曹将军如今还能确保宝鸡、大散关等处,这些将来反攻关中的桥头堡,也不容有失,必须稳稳拿住,以待关中有变。

这穿越陈仓古道守住秦岭北端,最大的麻烦还是运粮,所以我们要争取用尽量少的兵力,来确保宝鸡县和大散关的防务——曹将军,如今这两处驻军各有多少人?”

曹变蛟想都不用想,脱口而出:“孙总督留下的凤翔军残部五千人,几乎都留在宝鸡县了,末将还额外助兵两千,分了一个心腹守备,帮着守城。

大散关处,末将以本部兵马五千,并一半的汉中府卫所兵驻守。整个汉中两万人马,倒有一万五千人左右部署在这两个最紧要的所在。

其余南郑城内,只有三千兵马驻守,另有三千精锐,则分别占据褒斜道口太白山、子午谷口等各地,外加与郧阳毗邻的汉水谷口。

褒斜道、子午谷都比陈仓道大路更为险峻,还都是栈道,所以不需要太多兵力就能守住,尤其子午谷口,数百人守关,便足以万夫莫开。”

朱树人想了想,其他各处要道的防守兵力确实不能再减了,汉中盆地看起来人口不多,但占地着实广大,山区太多,要守住的口子也比较多比较分散。

所以要节约人数,最关键还是把宝鸡县和大散关的驻军减少,这样今明两年就能少往北方运军粮了。

于是他盘算了一下,建议道:“既如此,把大散关的驻军减少一半,争取三千人守住关口。本官会把军中的老式火铳都拨给守关将士,凑足至少两千杆,再配上几百杆鸟铳、鲁密铳,一百杆斑鸠铳,二十门新式佛郎机。

至于火药,也会一次性运足十万斤以上,至于铅弹,除了外运之外,还可以考虑在当地自制,守城用的,也未必需要精密的铅弹,什么碎石铁渣都是能塞的。

有了如此重火器,再凭借秦岭之险,三千人绝对能守住了。宝鸡县也会多给一批火器,把守兵人数压缩到五千人。”

曹变蛟一开始想求稳,听总督大人说火器管够,他也就不阻止了。

虽然老式一点的火器开火频率慢,还笨重低效,但站在城墙上是无所谓的。精良的新式武器,当然要给野战部队优先使用了。

另一方面,也是朱树人麾下各军,都要讲究个先来后到,朱树人本人可以因为曹变蛟是一代名将、史书上赫赫大名,就给他优待。但朱树人麾下其他将领,难免会有想法,觉得跟随总督多年,还不如新来的受重视。

为了一碗水端平,最好的做法还是先让曹变蛟拿着老式火器打打防守战,等他的部队跟了朱树人之后,也立了功,经受住了考验,朱树人再给他提高待遇,换装装备,被人也就不会说什么了。

真实世界驾驭人心统治下属,可不是打《三国志》策略游戏——自己原本的军师智力95,新招降到一个智力98的武将,立刻就能把原来的军师撤了换上这个98智的当军师。

更不能说把大骠车卫等将军号空着,就等抓到吕布关羽赵云招降后,就直接给他们升大骠车卫、然后给老部下发个几百两黄金就把忠诚度补回去。

现实世界敢这么干的统治者,早就特么被属下造反杀了。

搞定了兵力部署、节约军粮的事儿后,朱树人就转向陈君宠:“陈知府,不知这汉中一府,如今民生如何,税粮可能供给这两万士卒的军粮?

若是不够,能不能分派一些士卒,闲时屯田?只要种田之余,每年抽出两个月训练,应该也不至于战力下降太明显。就是不知汉中田地可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