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第3/4页)

高长松:其实……我是第二次入唐了。

灵宝派众人:???我们不是人吗?

其实,钟离珺自己也不知道,他为何如此爱往高长松这跑,大多时候,他是个一力降十会的人物,除非遭遇诡计多端的邪魔,他不会耗太多脑细胞。

想得太多,贪欲太旺盛,都会阻止修士登上仙途,许多人认为,洗尽铅华却仍有一颗赤子之心,是最适合修仙的状态。

钟离珺或许达成这状态,也或许没有。

高长松不知钟离珺原本是何模样,他天性友好,与友人的联系是比较紧密的,钟离珺来了,一起修炼,他觉得很好,二者在一起,互通有无。

对方修炼时的专注与韧性,甚至能够带动他修炼,如此看来,二人在一起,结果是良性的。

高长松当然给钟离珺送了琉璃器,送的还是最好的,不仅如此,他还要给钟离珺分账,如果没他介绍来的陶匠,哪里能成呢?

钟离珺自然是不要,高长松却硬给,他还好言道:“亲兄弟,明算账,我知你不缺这点小钱,修行之人对金钱也不是很渴慕,但我承了你的情,又怎能无动于衷?你若不收,倒是我不好意思了。”

瞧这番话说的,也算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可钟离珺忽然就成了锯嘴的葫芦,打死他都不说话,也不愿意收。

高长松急死了,二者僵持不下。

钟离珺其实还挺健谈的,他只是非必要不说话,谈起他感兴趣的,能碎碎念很久,眼下却没声了。

最后还是谈起了黄鹤宴。

听完高长松的想法后,钟离珺还是有些吃惊的,这年头的拉客只停留在挂酒旗,在酒肆提供歌舞表演等形式吸引人。

倒也不是没有这种广告,只是误打误撞。

高长松有充分的理论依据,他说:“我曾听闻‘题诗赠老姥’的故事,相传,书圣王羲之曾在绍兴石桥上见老妪卖折扇,他见折扇久久卖不出,生出恻隐之心,在折扇上题诗,很快,扇子被一抢而空。”他解释道,“这怕是书圣的作用啊。”

钟离珺的思维很敏捷,他说:“书圣的字迹价值千金,老妪在桥上卖折扇,价格不高,来抢购的人定会多。”

这又是另一种解读方式了。

高长松被噎了一下,觉得他说的挺对,却还是解释道:“这是原因之一,可你看眼下,街上人皆着浅色衣,容色冰冷,一看就是剑修到来掀起的潮流。”

钟离珺点头道:“确实。”

他才进长安城时,可惊讶了好一会儿。

高长松又说:“既然能带得众人纷穿浅色衣,又怎知他们不能兴起别的风潮?”

钟离珺一听,只觉高长松说得也不错,但似乎又不完全是那个理,可再想想,又觉着高长松那得琉璃盏便宜且好看,单放出去就是稀世珍宝,更不说在这长河中,肯定吸引眼球。

想来想去,他决定点头说对。

这是生意上的事儿,肯定听高长松的,假设说修行,他才能插得上话哩!

……

在高长松醉心研制玻璃的时间里,他在西市的店铺也装修好了,其实,除了重新刷腻子砌墙外,他也没做什么,不过是给木匠图纸打柜子,再把家具贴墙按上罢了。

高长松追求一个简洁,什么买血珊瑚黄金玉石做装饰,在他这里都是没有的,高长松买了各色酒瓶,本来,他装白酒的瓶子就烧得很好看,再加上些模样特殊的陶瓷,最近又烧出一批玻璃器皿,这就是店铺的装饰品。

一堆杯具摆在一块,不知别人怎么想的,他觉着挺好看。

高长松认为客官也认可他的审美,否则怎会有如此多人来?

其实,他这直销酒水卖得比原价便宜,品质又好,光冲着白酒,就有无数的长安人来买,店铺装修只是锦上添花。

他店是由乌斯藏带来的伙计主看,又找了些长安城内有担保的长工打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