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第4/5页)

被称为谢仙姑的正是为首的女冠,此女冠来头不小,听说她极有悟性,七岁就开始读《道德经》《黄帝内经》,十岁就开始正式修行,因机缘巧合得神仙传授上清大法。

她本名谢自然,在全天下的修士中都很有名气。

此时谢仙姑一动不动看那邸屋,脑海中闪过无数念头,大唐之中也不是无人能发出如此锐利的剑气,可这样的人不应该在人烟罕至的地方练剑吗?此时在扬州市中心搅动云雨,谁知他安的是什么心,若是劈歪了一点,定然是死伤无数。

而且,此人的身份还不能确定……

《唐律》明文规定,修士无故不可在闹市区沟通天地,引发异象,这比白日御剑飞行罪重数十倍。

在众修士的盯梢中,邸店的门蓦地一声被打开。

那真是很有气势的开门,两扇木门向左右洞开,发出“轰”的一声响,只见一身着白衣的影子映入众人眼帘。

叶澜看上去是很有欺骗性的。

她站在那,就像是西门吹雪乱入了历史上的大唐,又因修士好奇装异服,也不觉得很怪。

谢仙姑:“……”

好怪,但看上去有点帅!

叶澜的脸很冷,你看着她,像看一座泥古不化的冰山,而她腰间的剑,那实在是一把好剑,剑鞘挡不住四散的灵力。

她冷冰冰地问:“何事。”

众人:“……”

好拽,但有点帅怎么回事?

*

叶澜并没有慌张。

实际上,她堪称心如止水。

这等阵仗她也不是第一次见过了,要知道,人在贫穷时是会做很多事的,剑修最爱为了灵石铤而走险,做那些明知不可为的任务。

她被妖兽围攻过,被修士围攻过。

剑修,都擅长化不可能为可能,于千万人中杀出一条路来。

更何况,想到自己初入大唐,人生地不熟的,叶澜就更加放心了。

谁人都不认识,意味着她不曾欠钱,更不曾欠下人情。

于是她淡然回应道:“何事之有?”

这气度,委实感染了不少人。

谢仙姑见的修士多了,看叶澜模样,她沉吟后问道:“道友可是自东方而来?”

正如同对西牛贺洲人来说,唐是东土大唐,对唐来说,东胜神洲又在他们的东边了。

叶澜颔首:“正是。”

两字一说,分外高冷。

谢仙姑看她态度不错,心放下了大半,又问:“道友刚才可是在练剑?”

叶澜又说:“正是。”

她回答得甚至很理直气壮,不过也是,叶澜其实不很清楚唐朝那过分严谨的管理,而且她并不认为自己练剑有什么危害治安的。

听到这,谢自然也有了些想法,她先从剑上下来,御剑飞行让她俯视叶澜,可这般居高临下的审视实非待客之道,她选择跟叶澜面对面,1v1。

靠近了看叶澜,那股冰冷冷的剑修气更甚,谢自然发自内心称赞:好漂亮的剑气。

真是其人如剑。

她问:“道友可是初次来唐?”

叶澜高冷点头。

谢自然长话短说:“与东土不同,大唐对修士的限制颇多,道友既是初次来唐,对这些条条框框怕不是很清楚,可否请道友移步衙门,由我代为讲述一番。”

其实,如果换做别人,那就不是到衙门学习,是直接蹲大牢了,可因叶澜长得好,气势又盛,给人的第一印象就很好,不只是谢自然,在场大多修士都认为,像她这般的人,是不可折辱的,想来对方在市中心放剑气,不过是无人提点罢了,跟她叮嘱两句拉倒。

甚至,他们中很多人都想留下来,跟叶澜搭上几句话,有些人是对她的剑气感兴趣,有些单纯觉得她看上去很好,可以交个朋友。

叶澜是配合官府的守法之人,他们剑修在大安简直是遵纪守法第一人,当然,这跟他们付不起做罚款的灵石有关,哪怕是触犯了法律,也只能服徭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