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第3/4页)

比较有意思的是,这里的商贩有不少都在卖“纪念品周边”,高长松一个个看过去,有什么“加持过大悲咒的净水”等等,他用鉴定术扫了一下,真假并存,但就算买到真的,也不一定有用,像这样的净水净尘那多了去了。

高长松逛了一圈,发现没什么玩头的就回去了,说来也巧,他竟路遇教导驩头的红腹锦鸡。

驩头本与高长松手牵得好好的,忽然“啾啾”,高长松一听,他唤得竟然是“师傅”。

又见那段红尘,大步流星走路上,目不斜视,似不曾见过驩头,他哪里是没见到,分明是不想见!

哎,你说他段红尘,是赤鷩一族的养鸡小能手,谁不说他养得鸡肥、生得蛋好,谁知在驩头这折戟沉沙,自毁招牌,哎,早知……

算了,还是得接,谁叫钟离珺给得太多了。

高长松也不是没眼色,可他实在摸不清段红尘复杂的心思,听驩头叫就招呼:“段郎君一向生意大发?”

钟离珺跟高长松说过,段红尘一家都是做灵食生意的,这“一向生意大发”是古代见行商的标准寒暄语。

果然,段红尘臭脸拱手:“托庇,只好度日。”这段对话就像是“你吃了吗”,没啥实际含义。

甭看段红尘看着不好相与,他还是挺遵守社交规矩的,高长松牵驩头三步并作两步跟上他,他也就顺势问:“高十二郎从何处来?”

高长松只说自己才从紫真宫秘境来,看了一出戏。

他这回开了个不错的头子,段红尘没别的爱好,就喜欢看戏看唐传奇,你别说,这年头不像是明代,小说满天飞,才子佳人还能藏《金瓶梅》,唐代娱乐活动就这些,作品就一丢丢,只要是个自诩读过书的,都爱看传奇听戏。

高长松真诚道:“歌舞虽好,内容却单薄。”可不是单薄吗?他看其中的文戏,不少都直接抄时下流行曲目《兰陵王》,整个换汤不换药,虽说天下文章一大抄,可这文抄公也太没有创意了。

可段红尘没看过《兰陵王》啊,这毕竟是有历史背景的,东胜神洲的妖怪哪里听说过北周与北齐之间的邙山之战,很不服气,气得嚷嚷道:“哪里单薄了,我看那起承转合刚刚好。”

高长松也不是个会脸红脖子粗争辩的,他比较喜欢摆事实讲道理,对段红尘道:“你看这歌舞戏,统共就讲了青莲道人破大蛇的故事,内容上平铺直叙,无非就是紫真宫现,山人求救,道人与大蛇激战三百回合,冲突是没有的。”

这也是唐传奇的弊病,作为比较早的小说体,唐传奇多是短小精悍。譬如沈既济的早期作品《任氏传》,统共就讲了郑六遇见狐仙任氏后心仪她的美貌,以妻妾视她,后走马去地方赴任,任氏虽言巫师说自己不利西行,还是跟情郎一同去,最后撞见猎户,死于其手的故事。

这种小故事,唐人是读得如痴如醉,在高长松眼中就很不够看了,他想自己虽写不了几百万字的某点小说,但糅合下其他神话,给《青莲道人怒斩蛇》拓展一番还是可以的吧?

高长松先问:“我非东华国人,当年青莲道人如何探紫真宫是不知的,段郎君你可知他是否真遇条大蛇?”

段红尘表示,虽遇见了妖兽,又没有看见大蛇却未可知,这紫真宫的歌舞戏剧本只是找了本地一书生写,人家可不认识青莲道人,只能靠自己臆想,估计是没遇到的。

高长松说:“若是我,定不会让他直接遇那蛇。”他感叹道,“紫真宫可是当年马元道人的宫邸,那得不得比阿房宫气派。”阿房宫是什么样的,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三宫六院装满各国的妃子。

段红尘:“阿房宫是哪?”

高长松:“一统南赡部洲皇帝所建的宫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