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章 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送靓妹妹(第3/4页)

面对朝廷许诺的丰厚赏赐,大多数府兵士卒的反应都是:连修长安城的钱都没有的官老爷们,肯给钱我们发奖赏?

大部分人都是将信将疑。

归根到底,转了一圈回来,府兵制度推进受阻的原因,终究还是一个字:穷!

苏绰可谓是目光如炬,看透了现在改制困境的本质,不是别的,正是因为穷。

一切毛病都是穷病,一切闹腾都是缺钱闹腾。

“为今之计如何?”

贺拔岳沉声询问道。苏绰说了这么多,肯定不是为了发牢骚,贺拔岳不想听牢骚话,他只想知道怎么解决问题。

韦孝宽拱手说道:“主公,关中困苦已成定局。靠我们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的。唯有从外部找到出口,才能破局。如今府兵改制已经初有成果,不如边用边改。”

他就差没说对外开战了,只是放眼望去,都不知道要打谁才好。

“言之有理。”贺拔岳点点头,不置可否。

“主公,如今府兵困局有三:

一是鲜卑各部与关中本地豪右部曲无法协作,二是新编入的府兵本为农夫出身,武艺稀疏平常不能久战,三是府兵打仗并非因为军饷。朝廷不能许诺丰厚赏赐,则府兵作战意志必定薄弱。

兵员不足的问题解决了,倒是又产生了其他问题。韦将军所言不虚,如今不如选一弱敌,战而胜之,拿到财帛犒赏三军。

既可以练兵,又可以解困。朝廷有了威信,自然不缺猛士。

此乃破局之策。”

苏绰对着贺拔岳深深一拜说道。

很显然,他也认为韦孝宽的办法是好办法。或者说,再不动手,也实在是没招了。

无论怎么改革制度,财货与粮食都需要人去生产,去运输,去储存。这些物资是不会自己凭空变出来的!

如果国内生产不够,或者存量不够。要么耗时间等着,要么去外面抢,没有第三条路可以走。

所以现在的问题又变成了:要不要出去抢,以及要去抢谁。

“打哪里?”

贺拔岳低声问道,轻轻的拍了拍胳膊,用手遮住袍子上的补丁。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河北人心震荡,稍有风吹草动,很容易抱团取暖。若是我们出关强攻高欢,则是在帮高欢渡过难关,帮助高欢凝聚人心,攻河北下下之策,不可取也。

蜀地沃野千里,自成一系。萧纪与梁国朝廷貌合神离,兵少又缺乏警惕之心。

先攻蜀地,最容易得手。若攻蜀地,则必取汉中。”

说完,韦孝宽将一封写好的策论双手呈上递给贺拔岳。

事实上,贺拔岳刚才正想说要不谋一下河北。若是把河北弄到手,那基本上便可以实现南北对峙。运气好一点,甚至一统天下都不在话下。

如今是高欢最虚弱的时候,搞定了高欢,困局也就解开了。

没想到韦孝宽提前将一盆冷水灌顶,说要搞事只能先从四川这边搞起。贺拔岳闻言面色尴尬,不知道要说什么才好。

“蜀地封闭,如何进军,如何保证粮草供给?

敌军若有防备,蜀地易守难攻,怎么攻城略地也是件难事。”

说完贺拔岳沉吟不语,摆明了就不想攻打蜀地,觉得此战似乎没什么把握,更别提现在汉中都丢了,落脚点都没有何谈出兵?

困龙之局,以何破之?

“刘益守称帝只是迟早,到时候萧纪必反!这便是我们切入的最好机会。先取汉中,再取西川,与刘益守争夺蜀地,王图霸业可期!”

韦孝宽昧着良心拱手说道。

现在哪里还有什么王图霸业啊,连高欢都被打残了,河北都摇摇欲坠,只怕这话贺拔岳自己都不信。可不这么说,还能怎么说呢?难道劝说贺拔岳投降?

自从上次被下狱,韦孝宽就没什么心气了,所有一切不过是尽人事听天命而已。贺拔岳听不进去实在话,那他就多说点漂亮话,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