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送行(第3/4页)

进奏院除了保证,还有一个任务,接待南北进京述职的官员。

这天南地北的官员聚在一处,谈论他们本地事实。

没有人比他们更加了解自己所管辖之地的事物,宋雄每日与他们接触往来。北到云中,南达交趾,东临东海,西至凉州。若说见识之广,汴京文武百官鲜有人比得上宋雄的。

宋雄能够通过接触各方官员面,了解大虞朝廷四方情况,其中自然包括经济。

江南的发展情况,宋雄虽不在其位,脑中却有一个大概印象。

“寇兄当知昔年黄巢在广州屠戮十万胡商之事。”

寇湘道:“知道,广州通海夷道的通畅,致使西方胡商齐聚广州,为当时朝廷带来了丰厚利润。但因数量太多,渐渐生出动荡,与黄巢发生了冲突,最终覆灭。”

宋雄问道:“那寇兄可曾想过为何会有十万胡商齐聚广州?”

寇湘理所当然地道:“商人逐利,自是有利可图。”

宋雄微微摇头道:“寇兄高洁,看不上商人逐利,却不知这利润能让朝廷更加强大,让天下读书人有更好的读书环境,让百姓更加富足……”

寇湘道:“某并无此意。”

他有些纠结,其实不只是他,很多庙堂上的文人都陷入了纠结。

士农工商,老祖宗定下的规矩。

重农轻商是之前历朝历代的铁律。

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商人的存在价值意义开始为世人所接受。

就连郭荣,早年为了补贴家用也去当过一阵子的商人,贩卖过茶叶。

在唐末商人之子已经允许科考了。

大多数人都重新认识商人存在的价值意义,如宋雄这种开明的,完全接受。

寇湘这类思想顽固的,难免有那么点点不适应,但他们也承认商人确实能够带动经济,促进国家的强大。

宋雄也不点破,只是道:“华夏素来轻商,并未真正意识到十万胡商齐聚广州这背后巨大的利润。华夏自古以来皆以天朝上国自持,欢迎他国远来贸易,自身却鲜有大商走出去。陛下高瞻远瞩,他在南海采取了主动贸易的手段,将近海利润接收为己用。为此西方的胡商还闹过,说什么于民争利。让泉州刺史符昭信逐出了泉州……事情还传到了陛下耳中。陛下直接下令,让南海诸国不得与其通商,还命南海水军对方不在护航之内。整个南海,无敢不从。”

“陛下此去北征两载,朝廷多路并进,何故国内经济不大受影响?便是得江南、南海诸国支助。”

“交趾地处偏远,可交趾的叫什么来着,对,红河三角洲……还是陛下给取的名。那是一块未打磨的璞玉,俶宝若贬至此处,大有可为。至于崖州,不及交趾,却也极有潜力。就看俶宝能不能再次把握机会。”

寇湘举杯叹服道:“听兄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宋雄打趣道:“朝廷前途似锦,未必全是好事。也不知此生能不能攒够一套房的钱……”

很多时候,现代人头疼的东西,古人一样头疼。

宋雄深得罗幼度器重,自他登基以后,宋雄就为州府一把手,后来调到汴京掌管进奏院,也是一个极好的职位。

罗幼度给官员的俸禄可比朱洪武大方的多,采用高薪养廉,严惩贪腐的态度做法来避免贪腐。

贪腐是无可避免的,可一旦贪腐的代价与利益不对等,就能相对减少贪腐的出现。

不过就算高薪,在汴京,宋雄一样买不起房。

大虞汴京比不上宋朝以天下养一城的繁华,但是大虞威扬四方。

寇湘说道:“迁都便好了!现在出城一探,来去路不长,得走大半日,有车马都快不了……”

对于汴京的拥堵,他也是深受其害。

宋雄心中一动,问道:“寇兄可知详细迁都时间?某得让人先一步去洛阳瞧瞧宅子。某算是明白了,这买房越早越好,要是晚了。这涨的钱,都得超过积攒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