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出征前的安排(第2/4页)

历史上唐高宗也曾踏足过海东半岛,他命李绩、苏定方、刘仁轨三员大将,抵定了海东的局势。

他们覆灭了高句丽,灭亡了百济,还让野心勃勃的倭国在白江口吃了大败,完全可以说将海东的局势掌控在手中。

但是就是因为新罗尚有余力,而李唐的重心为吐蕃吸引过去以后,让新罗钻了空子,从而一统海东,从唐朝的手中,夺回了百济以及一部分高句丽的控制权。

现在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海东的军事力量为契丹、倭国洗刷了一边,又在陈处尧的操控下,爆发了前所未有的内战。

海东半岛本就平静不久,又遭遇这种大动乱。

说元气大伤都已经很客气了。

整体劳力的流失至少一半,数十年内别想恢复元气。

数十年后,海东半岛还有谁能记得高丽?

陈处尧这一棋,实在是妙不可言。

韩微本就对罗幼度充满了敬意,觉得自己的君上深不可测,可越相处下去,他越觉得面前的大虞皇帝莫不是上天派来拯救这天下的?

否则,怎么会有如此厉害的人物?

罗幼度谦逊地道:“好了好了,怎么与赵相一样了?”

韩微作揖道:“臣句句发于肺腑。”

罗幼度嘴角微翘,心底飘飘然的,其实不只是韩微,很多人看他的眼神近几年都有所改变,有种个人崇拜的意味。

一句句画龙点睛的提醒,包罗万象,超乎常识的想法,匪夷所思却又无比正确的见解,让人不得不心怀敬慕。

也亏罗幼度是皇帝,真要换做他人,非得让人大卸八块的去研究了。

罗幼度绷着脸道:“我朝不兴个人崇拜,朕能有今日,你等相助之力才是关键。”

他挥了挥手,说道:“高丽、倭国的大局已定,契丹方面也差不多了。韩卿,你替朕跑一趟太原。给朕传一句话,就问卢多逊知错了没有。”

卢多逊毫无疑问是个人才,在很多方面甚至可比赵普更出色,尤其是在谋略方面。

赵普长于战略,而卢多逊更擅谋略。

赵普能洞测人心,有大局观;卢多逊博闻强记,过目不忘,心细如发。

同时两人都是利己主义者。

不同的是赵普知道他的一切都来源于谁,他最擅长的是不争而争,就是无脑跪舔,想上司所想,谋上司所谋,通过讨好上司来取得高位。他会搞一些小动作,但绝不会干惹罗幼度生气的事情。

卢多逊在这方面就要逊色一筹,虽说他也有舔狗的风范,但他对薛居正这老好人动心思,就触碰了罗幼度的忌讳。

薛居正有人品有威望,惟孝惟忠,君子如玉,庙堂上有这样一位宰相,在关键的时候和稀泥,能够很好地团结庙堂上下。

他是罗幼度认可的宰相候选人之一,当然卢多逊也是候选人。

这也是卢多逊设局想要拉薛居正下水的原因。

卢多逊过于聪明,他看破了罗幼度的心思,他想通过自己的手段,提前登上相位。

典型的聪明反被聪明误。

尽管卢多逊在云中契丹的归附中立下大功,罗幼度依然留他太原反省。

这些年卢多逊多次打点想要回京,罗幼度都不闻不问。

但好在卢多逊没有如此心生怨怼,虽满脑子都想着回京,在太原府长史这个位子上干得很不错。

此次大战来临,罗幼度也打算给他一个机会。

韩微作揖道:“遵命!”

目送韩微离去以后,罗幼度对着殿外的秦翰叫道:“秦翰,进来!”

秦翰大步走进殿内,抱拳作揖道:“陛下!”

罗幼度看着与之前那个唯唯诺诺,极不自信的小太监相比,面前这个威武刚毅的汉子才是他心中那个有勇有谋的宦官名将。

罗幼度说道:“朕即将北上幽州,你作朕护卫领一队御营司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