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缺人是大问题(第4/5页)

“虽然各种地志上都说这里是块不毛之地,其实还算不错。”朱刺史在百理几乎待了半辈子,“天气好,种东西算快的,虽然产量不高,但东西的种类多。”

“又无甚灾害,这里的乡绅也不干事,你有什么抱负在这里都可以好好施展,没什么阻碍,就是需要的时间可能会长一点。”

这算是很亲近的叮嘱了,陈延微笑,“谢过刺史大人的提点。”

老朱笑了几声,“也不用叫刺史,叫我伯父就好了,茵茵也可以这么叫我。”

亲近的称呼一出口,关系仿佛瞬间拉近。

朱刺史也随口道:“不过真是没想到,能在这个地方见到老姜的女婿。”

陈延脑袋上冒出一个问号,颇为好奇看着这位刺史,他爽朗一笑,“原先在京城去过卫大小姐府上,见到过茵茵。”

那时候,朱刺史想为自己的长子求一段姻缘,向姜大人和卫夫人承诺,儿子此生不纳二色,可惜那时候姜大人十分冷酷,说:不希望爱女、掌珠离自己太远,所以不考虑京城以外人士。

朱刺史失落地回到了百理,没想到若干年后,竟然能在这了碰到绝不外嫁女儿的老姜的女婿。

他说这话也是调侃,陈延和姜茵茵脸上都露出了笑。

在驻扎地用完午餐,二人才骑马回去。

至此八月,人情关系、府衙关系,已全部厘清,下一步,便是在本府治理走出的第一步了!

这一步,陈延先对内进行了一个小一条鞭法整治,改变了府衙内许多书吏的职责,尽量把每一个、或是两个书吏精准分职,给师爷、班头设置和十分透明合理的类‘考勤’制度。

严格规定了上值、下值、换班,交班的时间,以及若有百姓来访、上告应有的流程,又在府衙内新设了老本行农事司、以及管理民学推行的府学机构。

当然,现在这个机构里还没有正式的夫子,陈延就先把木师爷派过去兼职了。

这一套动作下来,很快让府衙内的小吏们意识到,陈大人虽然不是动不动打打杀杀的知府,但也是眼里容不得散漫沙子的板正人。

一时间,府衙内风气,略有变化。

攘内完成,须得开始安外了。

观其时,现下秋季已经快要结束,算算农历,现在已经是百理府快要播种冬小麦的季节了。

来了,就不能放弃这大好的时机,陈延立刻计算了一下府衙内拥有的田地,迅速组织人在城外,开展了自己的老本行,老项目——堆肥。

这样重口味的活动,很快就招致了许多人不理解的目光,但陈延不在乎这个,没有见识过‘丰收’二字的人,才会在乎这外物,称它们为路边之粪,见识过的人,会因为shi而打起来,称呼它们为人黄金。

因为人少,堆到的肥料不多,陈延在再三思忖之下后,因地制宜,在坑内还加入了一些腐败的植物叶子、草木灰等物。

发酵需要时间,先施肥后播种已然不可能了,陈延决定先松田下种再追肥,府城的地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叫带来的侍卫去更,勤一点,也是能耕完的。

但思忖了一番之后,陈延决定不叫他们。

他找来了木师爷,“听说你懂许多州、县的乡音,不如便帮本官找一些各地的民夫过来。”

“各地的?”木师爷一下拿不准这个词的意思。

陈延嗯了一声,“找壮劳力,包吃住,按月结钱,每月300个大钱。”

木师爷一听这待遇,有些懵,包吃住一个月300大钱在百理,这属于高工资了,在哪儿都能找到人啊,要种田,直接招府里的都有人去,为何还要各地的?

他不懂,但他这人有个特点,人不实在但听话,不懂的也不乱问,“属下知道了,大概要多少人呢?”

陈延心算了一下自己的田,决定人还是松松垮垮地搞,不把人弄得太累,便道:“找一百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