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缺人是大问题(第2/5页)

姜茵茵闻言,眼神亮晶晶的,登时搂住了他,两块火炉夹在一起,也不觉得热了。

-

次日。

住在房间内和住在驿站内终究是不同的,加上早晨天气凉爽,二人略略贪睡,到微有些日头才醒。

起床,昨日初到家里还有些乱,第二日,管家就很有条理了,洗漱完用了早饭,陈延逗了逗女儿,就去府衙了。

到府衙第一天,自是开会,把所有人全部召集后,陈延吩咐二树记录下了大家的名字和信息,简单发函通知下面的县令依旧例按时来府衙内。

初至百理,和平交接,大家都是老实人,陈延也没有三把火可烧,趁着天色还早,便翻看了一下百理府的财册、人口、以及本地正在推行的民生实策。

这一看,便让陈延皱起了眉。

百理府面积很大,但登记在册的人口并不多,也因为人口不多,所属地县城里的税收、科考全都很难看。

不仅如此,这里的粮库存粮,钱库存银也很难看,还有先前在京城已经推行了数年的人肥耕种这里也没有推广成功。

陈延看了一下上一任魏大人对于此事的记载:方法繁杂,百理府贫、人肥不足,难以发酵。

还有去年变法开始,成宇帝在大名内部各处推行的民学,百理竟也未开始,记录在案的原因就更搞笑了,语言不通,民学学生不足,夫子亦不足。

花了一下午把重要信息看完之后,陈延只有一个想法,在这个时代,有时候身居高位,不作为之时,对于底层的百姓来说,就是一种残忍。

同为大名子民,百理府的百姓同江南、淮浙、同京城百姓,差距何止一点半点。

夜间下值,陈延因为在看资料,离开府衙的时候便有些晚,推开门,他发现内堂那边烛光还是亮着的,许多差役和书吏还在值守。

但这个点,他们应该已经下班了。

见到他,有人连忙跑来向他问好,“大人,现在外间的路已经黑了,可要衙役掌灯送您回去?”

古代夜里还是有些危险的,陈延点了几个差役陪自己,然后把除值夜之外的人全部叫回家了,他们走前,他道“府衙有上值和下值的时间,除每日留下来的人外,其余人到时辰后至师爷处告知即可下值,不必在此等我。”

说罢,他修长的身影就随着晃荡的提灯消失在了漆黑的夜里。

几个今天被迫陪‘上官’甲班的书吏互相对视了一眼,有人问:“新大人这是?”

“这位大人好似也是个宽和人,同魏大人差不多。”

那天带着陈延参观过知府府的粗粝书吏闻言,小声插了句,“我觉得陈大人和魏大人不同。”

“嗯?和木扎是了解了什么吗?”

“也没有,就是一点感觉。”那成箱成箱的行李下车入院,丝毫不乱,那大批的侍卫侍女,出入井井有条,还有那天陈大人问的问题,也是一环扣一环。

和木扎觉得,这位从京城而来的陈大人,应该会是一个比魏大人更‘严格’、更‘有条理’的人。

他不知道这样的人来当官是好还是不好,但——

今夜能说出这样的话,至少不是个视下属如草芥的人?

管他呢,“我们还是先回去吧,今天出来没说要晚归,家里人都等着。”

这话是极,除了值夜的人,府衙内的其他人很快就散了。

这边陈延到家之后,同茵茵吃了个晚餐就入睡了。

隔日又是早起、上值,这样重复的日子大概持续了十来天之后,各地县令觐见,陈延同他们开了个小会,才彻底进入了百理府知府的身份中来。

与此同时,他也对自己身边的人有了个粗浅的了解。

前任魏大人给他留了两个师爷,一个姓王,年纪大约三十多,举人出身,写得一手好字,相处了十多天后陈延觉得他还算稳重踏实,是个干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