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一章 黄云遍野,玉粒盈艘,十九皆大姓之物(第3/4页)

这一家九口很快就带起了一波向湖广地面迁徙的浪潮,这种坐船到湖广就有田种的说法,很快蔓延四省之地,立刻引起了广泛的迁民潮,在这四省反应过来的时候,湖广已经把人安置好了,短短不到三年的时间里,逾十余万人没有路引到了湖广。

湖广缺人,难道这四省之地就不缺吗?其实也缺。

这四省之地为大明最为发达的地区,工坊林立数不胜数,这工坊占了丁口,那田里就没了丁口,结果跑了十余万人,连粮价都涨了许多,一个省就超过了两万余,这四省的巡抚自然要跟湖广巡抚年富交涉。

年富就是当年于谦在河南任巡抚时的河南左布政,年富先是佯装不知情,惊讶的说有这事儿?而后就是拒不归还人丁,大倒苦水,人都化整为零了,寻找困难。再过了不久,年富就是矢口否认,人,哪有迁徙来的人?都是我湖广土生土长的人丁!

年富不仅把这些人留下,还给了户籍,这四省可不就是查无此人了吗?

连应天巡抚李贤都觉得年富这事儿办得太不地道了,联名上书,李贤就是那个牵头的人。

年富是湖广方伯,封疆大吏,跟百官之首于少保私交甚笃,人以类聚物以群分,能和于谦交朋友的人,年富也是名声在外,就是眼下于少保不在京师,年富也不怕他们弹劾自己。

朱祁钰点着年富的奏疏说道:“年富说:四省富硕,大贾强半无田,仕宦富室相竞畜田,贪官势族有珍隰遍于邻境者,至于连疆之产罗而取之,无主之业嘱而丐之,寺观香火之奉强而寇之,黄云遍野,玉粒盈艘,十九皆大姓之物,故曰富者日富而贫者日贫也,趋利避害,食色本性也。”

“遮奢富户家中之产,要用罗网去收获,而没有田亩之人,只能当乞丐去了。”

“这一句黄云遍野,玉粒盈艘,写尽了江南富硕的景象,连寺庙里的香火,都形成了黄云,米粱都是以艘来计数,而后这话锋一转,就是一句,十九皆是大姓之物,好文采啊!”

“年富这封奏疏,显然是早就做了准备,就等着有人弹劾,就抄录一份陈情。李贤啊,李贤,到底是年轻了些,不是年富的对手。”

年富这封奏疏很长,里面引经据典,他的意思非常明确。

你们自己把自己的地界经营的百姓无法都无法生活了,跑到我湖广讨生活,而且过得还不错,为什么还要纠缠呢?自己不检视自己的问题,跑来质询我为何收人,这不是颠倒黑白、不分轻重、主次不明吗?

朱祁钰看着手中的两封奏疏,每一个批复了一句,知道了。

以王文为首的文渊阁学士们意见也非常一致,赞同年富的主张,不做处置。不过他们的话很委婉,只是说起了洪武、永乐年间湖广无人,为了迁民好一顿折腾的旧事,提醒陛下黔地其实很苦,跑去湖广讨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无奈中的无奈选择。

和稀泥,这一句知道了,就是在和稀泥了,朕知道了,但是朕不做处置,态度已经很明确了,自己想办法对付年富去,可是李贤他们要是有办法,也不会上奏弹劾了。

“怪不得正统十年,于谦和年富能从空无一物的府库里弄出粮食赈济来。”兴安知道奏疏里的内容,他是司礼监的提督太监,奏疏本就在他这里过一遍。

年富这个人手腕很强,黔驴技不穷,弄的这四省巡抚都只能跑到皇帝面前大喊:陛下,你快看看他,太过分了!

朱祁钰批阅着奏疏,一直到了子时时候,才伸着懒腰说道:“兴安,今夜就不回泰安宫了,留宿讲武堂。”

朱祁钰在讲武堂建了一个大别墅,到了宫门落锁的时辰,泰安宫落了锁,朱祁钰就在讲武堂下榻,不给锦衣卫们找麻烦,锦衣卫们从来不觉得麻烦,只是陛下自己不想坏规矩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