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一章 黄云遍野,玉粒盈艘,十九皆大姓之物(第2/4页)

朱祁钰看着兴安就乐了起来,越乐越是大声,最后哈哈大笑,然后摇头说道:“你呀你,朕从不在乎这名声二字,错非把朕的京营给灭了,否则骂的再大声,也不能把朕从皇位上撅下去,五代十国有句话,叫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

“这是一句混账话,也是一句糊涂话,这争天下争的是道,只在乎兵强马壮,当不了天子的。”

“不过也是有几分道理的,天子要想让四方慑服,地方唯命是从,必然要粮多、钱多、兵强马壮,方才能调动一二,得掀的动桌子,否则没人会听话,这也是文皇帝为何让仁宗皇帝每日操阅军马不得一日休歇的缘故。”

“朕在不乎名声,可是朕在乎大明,这府库亏空查本就是耗费国力之事,再掀起一件大案来,空耗国力不提,这亏空之事,仍然免不了,多耗费一份国力,却没甚用处,大珰你明白了没?”

“臣听懂了。”兴安俯首说道,兴安没拍马屁,是他认为,其实可以像砸了朝阳县堂那般,杀鸡儆猴,做几个典型的案子,来给猴子看看。

皇帝自然可以为所欲为,乾隆大兴文字狱,搞得朝野内外,天下人人惶惶不安,他清楚那么做的危害,但还是执意那么做。

“等京营凯旋再说。”朱祁钰示意兴安归档便是,这事儿若是真的要办,那也得等京营凯旋之后,若是闹得跟考成法那般,搞出了天下罪朕的南衙僭朝的戏码来,朱祁钰也没兵可以平叛不是?

兴安这才了然,领命归档去了。

“冉娘子最近一直没看到人,朕回泰安宫都没瞅见,忙什么呢?”朱祁钰批阅了一份奏疏,这是一份太医院的奏疏,送往前线的诸多药,比如那百宝丹,都已经如数运抵,这是复命,朱祁钰也是看到了太医院的奏疏,才想起来,已经有两个多月没见到冉思娘了。

“陛下多要了四千瓶百宝丹,宁妃千岁本就忙碌,便更加忙碌了。”兴安赶忙解释道,大军北伐冉思娘也是连轴转,不是在太医院,就是在密云官厂办事,这送往前线的药,冉思娘当然要悉心看顾,这要是出了什么事,冉思娘可不想皇帝陛下大义灭亲。

多这四千瓶百宝丹,可是朱祁钰用腰子换的。

某种程度而言,这俩月,冉思娘要比朱祁钰还忙。

朱祁钰这才了然的点了点头,继续伏案批阅奏疏,一份联名弹劾的奏疏出现在了朱祁钰的面前。

来自浙江巡抚、江苏巡抚、应天巡抚、凤阳巡抚的联名弹劾,弹劾大明湖广巡抚年富不干人事。

而年富显然是早就收到了有人要弹劾他消息,也上了一份陈情的奏疏,在奏疏中,年富表示不怪自己,百姓都跑到他的地头上了,他能放任不管?只能勉为其难的收下。

还顿首哭诉说浙江、江苏、应天、凤阳诸省不干人事,给他们湖广添麻烦。

到底是谁不干人事儿?

事情的起因是浙江杭州府仁和县一家九口,家里遭了灾,仅剩下的口粮田也卖给了大贾之家,便去往了湖广讨生活,这一讨还真的讨到了生活。

湖广地面,地广人稀,米贱田多,人亦不以田为贵,所以湖广地面无甚贫,亦无甚富,百物俱贱,湖广的农庄更是常年缺人,连正统年间逃进山里的三十万苗人,都被劝出了山,加入了农庄法,可是仍然是缺人。

这仁和县一家九口到了湖广地面,就被当地的县衙安排进了农庄里,这生活便是有了着落,连孩子都在社学里读上了书,虽然先生不像浙江杭州府那般有学问,但是这一家九口在浙江是给不起束脩,买不起文房四宝。

起初仁和县也没当回事儿,虽然这一家九口没有路引跑去了湖广,但是湖广官吏交涉,都是同僚,仁和县衙没有过多的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