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七章 陛下是个好人啊(第2/4页)

京师也有传闻,说郕王朱祁钰并非先帝宣德皇帝亲子,乃是当年汉王府汉庶人之后,是先帝爷有好生之德,留下了汉王府一丝血脉。

这个传闻传的有鼻子有眼,时间地点人物清楚,甚至还有血书、信物等等细节。

这个传闻,在朱祁钰没有登基还是郕王的时候,就流传甚广,等到朱祁钰登基称帝后,这传闻已经发展到证据确凿,众所周知的秘闻了。

朱祁钰懒得理会这等流言蜚语,吴太后本身就有些怕事,就更不敢多说一句,生怕越描越黑。

倒是另外一位太后,住在宫里慈宁宫的孙太后,听到这种传闻罕见的给礼部递了话,让礼部和五城兵马司彻查这等流言来源,禁止传播。

但是秘闻这东西,越禁越让人信以为真,胡濙还专门入宫跟孙太后说了此事,最终孙太后也只能任由流言流传了。

孙太后之所以急的原因,若是朱祁钰的爹是汉王府的遗脉,那这按大明继承法,襄王就是稽戾王被俘后的第一顺位继承人,孙太后不急才怪。

到了襄王手中,这稽王府满门焉有命在?

但好在,薄凉寡恩朱祁钰,这皇位坐的比泰山还稳。

今天是孙子上学的日子,吴太后也从泰安宫里出来送孩子一起到讲武堂来,住在皇宫慈宁宫里的孙太后,自然也到了讲武堂。

毕竟按照规矩讲,孙太后算是嫡祖母,这自然要出面的。

孙太后其实也担心过朱祁钰会不会废掉她的封号,甚至幽禁,给她的慈宁宫宫门砌筑灌铁等等,这些猜度,像是个笑话,她显然想多了,只要她不出现,皇帝陛下似乎也忘了她这个人的存在,慈宁宫一如既往,甚至还能和宫外沟通。

朱祁钰向吴太后见礼,而后他和朱见济、朱见深说了两句,他打量了一番身强体壮的朱愈,叮嘱了几句,就走进了聚贤阁内,任由礼部安排太子入学之事。

一直到晌午时候,汪皇后才带着朱见澄来到了聚贤阁的御书房见到了朱祁钰这位讲武堂的山长,算是拜山头了。

“拜见山长。”朱见澄先行了弟子礼,朱祁钰摆了摆手示意他平身即可。

“孩子入学,夫君在这聚贤阁里倒是清闲了。”汪皇后忙前忙后一上午,这礼节最是熬人,但是这是太子第一见朝臣,自然都得周全。

朱祁钰举了举手里的一大堆堪舆图说道:“京宣驰道修建在即,于少保递了一大堆的奏疏,我这不是在忙吗?”

京宣驰道可是大明第一条驰道,至关重要,即便是交给了于谦,朱祁钰也时常督促查闻,不是直接甩手当了掌柜。

“国事为先,国事为先。”汪皇后坐在椅子上锤了锤有些酸痛的胳膊,无奈的说道:“高婕妤这几天见到我就哭,说见不到陛下,这孩子陛下就去抱了两次,就再没去过了。”

高婕妤好歹有了个闺女,自古以来,这高墙内,多少宫嫔一辈子就见过一次两次皇帝,别说皇子公主了,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只不过泰安宫与以往不同,以往是某个妃嫔独得圣宠,泰安宫则是陛下忙于国事,别说高婕妤,忙起来的时候,汪皇后也是整月整月看不到陛下。

“今天太子入学,那帮翰林院的老翰林们,脸都是绿的,甚至还有几个翰林上书来着,太子应该在文华阁读书,而不是到讲武堂来。”朱祁钰拿了几本奏疏,笑说着朱见澄入学。

朱见澄入讲武堂,而不是去翰林院找讲筵学士,这日后,培养太子的是一群武夫,那培养出的储君,该是个什么样子?

“胡少师那是太子少师,王直也是太子少师,就是教太子,那也是胡少师和王少师,跟他们这帮翰林、讲筵学士有什么关系。”汪皇后没好气的说道。

翰林的一些老翰林们,在国事上恶了陛下,在太子教育的问题上,恶了汪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