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五章 大皇帝要不起的奇观(第4/4页)

九年前,徐有贞还是略显富态,现在精瘦精瘦,但是这眼神却是越发的坚毅。

于谦和徐有贞已经有数年未见。

徐有贞品着蒙顶甘露,倒是颇为平静的说道:“于少保比之过去,富态了许多,气色也好多了。”

于谦是坚定的坚守派,还主持朝局迎立新君,兵部尚书于谦和左都御史徐有贞在京师之战中,是真正的政敌。

这仇人见面本应该分为眼红,但是彼此却极为的平静。

时光荏苒,九年一晃而过,陛下一次次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于少保是对的。

而他徐有贞只能在水利事上,当个打灰人。

“徐巡抚有没有打算回朝?”于谦斟酌了一番说道:“眼下大明正值用人之际,徐巡抚回朝,谋个尚书,直入文渊阁,也不是什么难事。”

徐有贞的名望早就够了,九年了,徐有贞考成法年年甲上,也该挪一挪了。

“昔日不过是政见不一,道不同不相为谋,过去也就过去了。”于谦说的颇为认真。

他作为政斗的胜利者,只要陛下还没倒下,他就会一直赢下去,这个时候,他放过了徐有贞,提出了和解,是大度。

于谦不止一次和人和解,比如他和武清侯石亨在官山议事台和解,当初在大同府闹到生死不容的地步,最后还是和解了。

于谦有容人的肚量。

而且这么久过去了,徐有贞在地方九载,所作所为,也证明了徐有贞也在改变。

陛下厌恶徐有贞,并不是徐有贞不能升迁的原因,可百官之首于谦和徐有贞是政敌,这就导致了徐有贞无论是幸进还是升迁,都是难如登天。

徐有贞摇头说道:“一道都江堰,美名万世传,治水无小事,足以慰平生。”

这是一首完全没有诗格的打油诗,徐有贞作为进士出身,必然会作诗,只是他已经无所谓而已。

“我这人偶尔会犯蠢,今天上奏提议建造武昌长江大桥,就被陛下否了,所以就不回京了,安稳治水,日后说不定能当个龙王呢。”徐有贞说的非常轻松,他的确无意回京。

于谦显然把握住了重点问道:“武昌长江大桥?”

徐有贞眼前一亮,颇为兴奋的抖了抖袖子,从袖子里掏出了一本厚厚的笔记说道:“不瞒于少保,我这一路南下,可是选了不少造桥的地方,大约有百余处!”

“百余处?!”于谦拿过了那笔记,他不停的翻动着说道:“陛下怎么说的?”

徐有贞心头五味杂陈的说道:“陛下说不让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