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五章 大皇帝要不起的奇观(第2/4页)

这等在皇权交替之中,站错队的家伙,早就该一刀砍了才是。

徐有贞得亏有一手绝活。

在京师之战打完之后,这厮二话不说跑到了张秋治水,跑得太快,朱祁钰都没来得及清算丫的。

这厮治完了张秋,又一路巡河到了靖安,治理河套,修筑了景泰安民渠,匆匆进京面圣,连夜都没过,马上南下治理乌江。

朱祁钰是非常讨厌徐有贞的,整个大明朝人人皆知。

徐有贞能活着,完全是他治水。

“臣干了这些。”徐有贞赶忙从袖子里掏出了奏疏,交给了兴安。

朱祁钰看着这厚厚的一摞奏疏,打开看了看笔迹,确定了徐有贞这奏疏,不是一天写成的。

“臣欲于大江中建一铁桥,由武昌接汉口;再于襄河建一铁桥,由汉阳接汉口,将来二桥落成,既可免风波之险,天堑亦可通途……”

“很好,想法很不错。”

朱祁钰认真的看了许久的奏疏,才慢慢合上说道:“想得挺美的,也计划的挺周详的,但是不能建,兴安,归档吧。”

徐有贞的奏疏非常好,但是朱祁钰不能批。

徐有贞一听就有些急了,急切的问道:“陛下,黄河水,大江桥,治不好,修不了。”

“臣这个奏疏为什么不行呢?”

“而且陛下,只需要一百七十万银币,工期三年到五年,就能建成,从此天堑变通途啊!”

徐有贞在奏疏中,提到了他的畅想,他想在长江上建座桥。

确切的说是徐有贞在武昌府规划了三个修桥的路线。

从武昌蛇山到汉阳龟山;从武昌凤凰山至汉阳龟山;从武昌徐家棚至汉口。

还进行了桥梁设计标准、桥式选择、工程预算方面,作了详细规划。

规划十分周详,连工程预算都做好了。

以徐有贞简在帝心,圣眷正隆的状况,徐有贞这桥,但凡是修的有一点问题,那徐有贞自己脑袋搬家事小,连累家人事大。

徐有贞的想法不可谓不大胆,而且提出了三种修桥的方法,每一样,徐有贞都进行了一番验证,切实可行。

朱祁钰倒不是担心奇观误国,一百七十万银币,就是户部不肯给,大明皇帝从内帑划拉划拉,也能批给徐有贞。

朱祁钰看着徐有贞十分确切的说道:“三丈深的旱期修筑河墩,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儿,你的想法都很不错,但是目前大明造不出来。”

“而且你提出的钢架桥,想法更好,但是你知道你这一座桥需要的钢,要多少吗?”

“以眼下大明一年所有产的钢都给你,都不够,而且这钢料还不见得能达到你的预期。”

徐有贞喃喃的说道:“造不了?”

朱祁钰肯定的说道:“造不了。”

大明的钢铁产量与质量,是限制大明皇帝敲奇观的根本原因。

主要是质量。

不是他不想建,是大明眼下的生产力,真的做不到。

徐有贞确定旱涝期,是为了疏浚长江主干道,这一点上,徐有贞没有忘记自己的本来职务。

朱祁钰和徐有贞聊起了长江主干道的疏浚事,这是目前大明能够实现的,而且经过长期的疏浚事,大明的工部也能积累技术经验,这些经验极其宝贵。

“疏浚乌江的时候,就没有当地的土司阻拦你们吗?朕知道乌江沿途的码头可不少。”朱祁钰疑惑的问道。

徐有贞没有犹豫的说道:“有。”

“都是怎么解决的?”朱祁钰眉头一皱,意识到事情可能不是那么简单。

“杀。”徐有贞言简意赅的说道。

徐有贞赶忙解释道:“最开始疏浚乌江的是大明的四威团营,昌平侯杨俊杨都督,哪里会惯着他们?”

“最开始疏浚的时候,就有人暗地里下绊子,被杨都督剿了几次之后,便没人阻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