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六章 银庄不应成为朘剥的利刃(第3/4页)

正统十三年,稽戾王曾经下旨,禁止贩售铜钱,但是钱店的东家便私相结约,各闭钱市,以致物价翔踊,百姓怨声载道,逼迫稽戾王不得不收回成命。

一刀切是典型的懒政,朱祁钰一直在用御制银币和景泰通宝大小钱,来梳理着货币的种种乱象。

其实户部不止一次奏请,请旨准设钱铺,为钱铺法定之始,以市镇中殷实户充任,随其资金多寡,向官府买进银币通宝,以通交易。

李宾言的意思和户部奏请,大致相同。

于谦倒是没有反对,他尤其擅长国家之制,民间的钱铺的存在,对大明的银庄发展是有益处的,绝对的权力必然造成绝对的腐败,这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李宾言的三策,是缓解大明钱庄冗员的好办法。

盐铁会议只是讨论,具体拿出一个可执行的方案来,还需要大明以工代赈,官道驿路平整硬化来配合。

朱祁钰坐直了身子,正色的说道:“从遥远的西方来的使者尼古劳兹和大明礼部尚书胡濙坐而论道,就讨论过罗马的货币。”

罗马,那个已经不复存在的、西方唯一能称得上帝国的国家。

“凯撒从元老院手中获得了制造金银币的权力,而后屋大维完善了它,在罗马广场的朱庇特神庙,可以结算承兑金银铜币。”

“通往大神庙的长街上,铺满了纯金的地砖,所有到过大神庙的人都惊叹于帝国的强盛和富足,将自己手中的金银,交给了大神庙保管。”

朱祁钰觉得尼古劳兹在吹牛皮,按照尼古劳兹的描述,通往大神庙的长街有近八里长,三丈宽,铺满这条路的金砖,该有多重?

直到十九世纪初,全世界的黄金总重也不超过一万吨。

当然朱祁钰更倾向于尼古劳兹用了夸张的手法,来表达罗马货币的逻辑,毕竟尼古劳兹也没去过罗马,他的都城是君士坦丁堡。

罗马的大神庙吸收金银,再用吸收的金银,铸造第纳尔银币和阿斯铜币。

这和大明的宝源局吸储是相似的。

朱祁钰深吸了口气继续说道:“罗马的皇帝图拉真,将第纳尔银币的含银量从九成降低为了八成,而后的罗马皇帝马克·奥勒利乌斯,将银币的含银量从八成降低为了七成。”

“如果再往下降的话,就真的吹不响了。”

大明银币的主要防伪手段就是物理防伪,七成银含量是吹响银币的最低标准,再往下降,就无法防伪了。

“塞维鲁,打破了七成含银量的下限,将银币的含银量降低到了五成,无法再防伪的银币,终究迎来了钱法的败坏。”

“卡拉卡拉纠正了塞维鲁的错误,但是他将第纳尔银币增重了一倍,每一枚银币的含银量,相比较之前并无变化,含银量约为三成半,他在哄骗所有的罗马人。”

“到了加利努斯时期,干脆直接将银币变成了镀银,那层银光闪闪的镀层,甚至连半年都无法维持,会快速的失去光泽,连罗马的行省都不再认可第纳尔银币了。”

朱祁钰喋喋不休,长篇大论的说了罗马的货币发展史,整个发展过程,就是银币含银量不断降低的过程。

而尼古劳兹每次谈起罗马的第纳尔银币,都是扼腕痛惜,斥责着罗马皇帝的贪婪无度。

“在交换中使用货币是一种社会习俗,毕竟以物易物,太过于麻烦。”

“在西罗马帝国灭亡之际,每个人都认为第纳尔银币是有价值的,因为他们预期其他人,也都认为第纳尔银币是有价值。”

“用有价值的商品,去换取只有一层镀银的第纳尔银币,是因为所有人都相信,会有更傻的傻瓜接受镀银的第纳尔银币。”

“当第一个聪明人拒绝了第纳尔银币之后,这个泡沫一下子就戳破了,第纳尔银币被人们抛弃,就像西罗马帝国被罗马人民所抛弃一般,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