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三章 葛朗台看了想拥抱,严监生听闻要落泪(第2/4页)

比如此时的胡濙和王直,都是白鹤补。

朱祁钰笑着说道:“于少保中气十足,朕颇为安心。”

于谦有痰疾,这个病跟了他十几年了,一直在调养身体,这洪亮而中气十足的嗓音,让朱祁钰感受到了于谦的身体已经康复。

陆子才每月四次给于谦望闻问切,都快把于谦给问烦了,但是这是皇恩浩荡,于谦也只能受着。

于谦赶忙俯首说道:“劳烦陛下惦念,已经两年未曾服药了。”

朱祁钰曾经亲自到后山给于谦伐竹取沥,那会儿大明京师之战刚结束,于谦要去边方巡按,也正式那次巡按,才有了后来的节节胜利。

于谦再往前走了一步,俯首说道:“陛下,臣等斗胆献万言书于阙下,请旨拨乱政,反诸正,匡君道,明臣义。”

万言书,是大明对政策调整的一种重要调节手段。

朱祁钰已经看完了大明六部明公们上的万言书,他十分肯定的说道:“这万言书,朕已经看了,诸位明公拳拳报国之意,朕甚是欣慰。”

万言书最开始就是对过往的纠正,开篇就是文武并行,兴文振武。

文和武,从来不是反义词,但是总有人把他们对立起来,然后借机生事,万言书的最开始就是关于兴文振武大方向的调整。

几乎囊括了朱祁钰登基以来所有的政令。

江渊出班,俯首说道:“陛下臣请圣旨,定武举式,以文科为例,设武科乡、会试,马步弓箭和策试再行。”

朱祁钰看向了礼部,科举这块,归礼部管。

胡濙站出来俯首说道:“陛下,臣以为善,但是臣亦认为,乡试武举人,需入讲武堂修习至少一年,兵法、天文、地理所熟悉者方可言战。”

胡濙的意思和考翰林和做实习生一个意思,武举之后,到讲武堂去当天子门生。

胡濙继续说道:“若是无大军调动,应当再到讲义堂修习一年,两年时间看似耽误了,但臣以为此举必行,三年一科,大明振武。”

朱祁钰连连点头,江南诗社笔正诗豪们上的万言书是为了逼迫皇帝放了奸商,那六部明公、都察院、文渊阁上的万言书,自然不是为了恶心皇帝。

武举人中举,进讲武堂,算是出身,之后行伍之间逐步提拔。

“准,三年一科,暂试暂行,随时增改。”朱祁钰非常满意这万言书第一条兴文振武。

大明的武举是在朱见深手里正式确定的。

大奸宦、西厂厂公汪直,有感于京营被众正盈朝把持,想了个歪招,“蛊惑”明宪宗朱见深,在成化十四年,确定武举定式,三年一期,乡试武举,会试武进。

但是到了孝子贤孙明孝宗的时候,哄堂大孝的明孝宗罢武举会试,自此只有武举人,没有武进士了,武举也改为六年一科。

一直到了隆庆年间,高拱才顶着巨大的风力,再改三年一科。

熊廷弼是湖广武科乡试第一名,而后次年,熊廷弼又中湖广文科乡试第一名,次年万历三十六年,进士及第。

熊廷弼是历朝历代唯一一个文武双解元之人,而且在明末展现了他的能力,可惜的是,广宁之战,王化贞丢广宁,熊廷弼被斩首,传首九边。

因为熊廷弼应当算是楚党,和东林、阉党都尿不到一个壶里。

文官因为解祯期之事,逼着朱祁钰罢免王直,和王化贞丢广宁,杀掉熊廷弼性质类似。

武举负责的人,是陈汝言,陈汝言现在是兵部左侍郎,虽然当尚书能力不够,但是做左侍郎还是够得。

户部尚书金濂站出来俯首说道:“陛下,臣有本启奏。”

朱祁钰并未马上奏对,而是问道:“金尚书的胃痛可能好些了?”

金濂赶忙说道:“承蒙陛下圣恩挂怀,已然好多了,调养好身体,臣还能为陛下多效犬马之劳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