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 初闻涕泪满衣裳(第2/4页)

“起驾南下!起驾南下!起驾南下!”无数的内宦和锦衣卫们将陛下的起驾口谕,传了下去。

石亨扛着仪刀,为陛下做先导,牵马坠蹬是也。

京师的百姓也都等在路旁,这个临危受命,又辟土千里的皇帝,离开了他忠诚的京师。

七月十六日,大军开拔,距离南方叛乱已经整整过去了四个月。

这个行军速度不会太快,每日大约三十里左右的速度。至山东正好赶上秋收之后,这个时间是最适合南下的时间。

宣宗皇帝御驾亲征准备将近一年零八个月的时间,自从汉王劫道阻拦宣宗回京开始算,一年零八个月才御驾亲征。

朱祁钰这四个月的时间,真的很短了。

当然那也比朱叫门那五天准备时间,充足了许多许多。

除了出行一应所需之外,兴安还带了一个很特殊的东西,那就是聚贤阁御书房的灵牌。

此次平叛,中秋节必然无法赶回来,这灵牌自然要带,否则就无法祭祀了,二来陛下带此灵牌,更是常怀警醒之意。

千万不能弄出机枪挪十米的事儿来,就是驻跸意决战、移营五里等等。

大军缓缓而动,石彪作为先锋开路,向着山东而去。

朱祁钰这是来到大明第二次出京,第一次还是德胜门外阵前夺旗。

“停车。”朱祁钰忽然开口说道。

兴安呆滞的问道:“陛下,怎么了?”

“朕下车溜达下,看看咱大明的大好山河。”朱祁钰笑着说道。

等车驾停稳,他才翻身上马,他还带着自己的大黑马,就是陪他德胜门夺旗的战马。

“继续开拔。”

朱祁钰骑在马匹之上,也未太快,坐在车里实在是憋闷的很。

“陛下,通州城。”于谦指着那座围不过二十里的城池说道。

朱祁钰点头,也未入城,反而继续向南而去。

陛下御驾亲征的消息传开,如同长了翅膀一样,由北向南传遍了整个大明。

传令兵马蹄阵阵,向南而去。

而此时的南京城的咨政院内,李贤无奈的看着手中的小铜钟。

二十五个咨政大臣,每个人都长篇大论,这一个政令讨论就得一个时辰,效率实在是太过于缓慢了。

为此他专门设了一个铜钟,一个漏刻,当沙漏里的沙漏完了之后,发言结束。

“当当当!”李贤用力的锤了几下小铜钟,愤怒的说道:“吵!吵!吵个屁!”

“多大个官儿!不就是丹阳县推官吗?你们吵了半个时辰了!推举的贺萧,就他了。”李贤拿出了奏疏下印,递给了等着的中官说道:“送乾清宫批复。”

一个推官,折腾了半个时辰,你争我夺,抢来抢去,抢的李贤脑袋都疼了。

丹阳在运河上,设有钞关,这帮人压根不是为了个推官吵,就是了那点利罢了。

“休会!”李贤又敲了三下,他今天本来打算议一下徐州防务之事,可是一个丹阳推官就吵了这么久。

孙忠的精力越来越差了,现在已经很少视事儿了,李贤休会后就被孙忠叫了过去。

会昌伯府冠冕堂皇,乃是当初李善长的府邸,韩国公府。

李贤不由得想起了一个词来,那就是鸠占鹊巢。

李善长何等人物,他孙忠也配住这里?

“见过会昌伯。”李贤有些疑惑的问道:“是有什么要紧的事儿吗?”

孙忠笑着说道:“坐坐,是这样的,我偶尔觅得一贤才,就推给李阁老看看,这人是不是可堪重用。”

“哦,有何等才能?”李贤有些疑惑的问道。

孙忠拍了拍手说道:“此书名曰《前汉书》,乃是这名叫蔡东攀所写,极为有趣。”

李贤拿过了那本《前汉书》,眉毛直跳,他呆滞的问道:“这是在著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