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第3/6页)

这个年纪的小孩子又是自小在父亲身边长大,听这个消息确实算是晴天霹雳了。

皇帝忙揽过赵王,亲自安抚道:“你当然不出去了,你还是孩子,书才读了几本?如果没朕督促,你怕是天天要贪玩到不知什么时候,就算你想朕都是不肯的。可你两个哥哥都已念了十几年书,要是再不放出去,怕是都再也坐不住了。再说朕的菜里,哪能没有你这小花椒?”

听到皇帝这样说,赵王终于破涕为笑,皇帝示意罗贵妃将儿子暂且带走,谁知赵王却不肯,执意挨着他坐,皇帝对这个儿子总是不忍苛责,于是便又让罗贵妃回去位置上。

卓思衡是真心感谢这个小可爱,有他这一缓冲,气氛已然舒缓许多。也有素来亲近的公侯此时同皇帝笑言说天子为父也是慈爱非常,皇帝笑着摇头,直说自己怕了这孩子能哭能闹的,为人父当真是难。

不,卓思衡愤懑地想,做你儿子才是真的难。

虽然气氛舒缓了,可问题还没解决,皇帝看了看左右的另外两个成年儿子,柔声道:“你们也到了成家立业的年纪,是否对自己的将来有所打算?”

卓思衡很想扯着自己头发一边尖叫一便绕场三周来发泄此时的焦虑。

你这是什么问题?你问越王还好,怎么回答都对,你问太子?你让太子说什么?说将来的打算是等你死之后接班?储君不就是这个功能么?可是却不能这么说,因为没有皇帝愿意听自己儿子说这种实话。

实在是难题一道。

果然越王急性子,什么都要抢先一步,他很快就回答道:“儿臣当然是不想再念书了!”他说话有股爽快劲儿,很是利落,仿佛根本没有思考过,“儿臣愿意去军中、去边关,要不就去牧场和猎场,反正都比书斋里强。”

虽然看起来越王没有什么心计,可这话说得实在太有水平,不得不引起卓思衡的警惕。

越王是真的这样自然流露直抒胸臆,能将危险话题回答得恰好符合皇帝对他的认知,还是也已摸透皇帝的心意?

皇帝果然笑了说道:“你这小子,读书是为知礼明德。”说完他指了指杨令显对越王说道,“人家满门都是将门虎子,不得也自小读书再去磨炼?”

“那儿臣也算读书读过了。”越王笑得愈发灿烂道,“也该出去磨炼磨炼了。”

皇帝亲近得拉着儿子的手臂拍打两下,好像寻常家中的父亲一般,叹气道:“算了,你不爱读书也是小时候起便如此,朕也没好好约束你,你若是愿意去吃苦,朕就给你安排,但去到军中有了职务,可得更加谨慎,不能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了,况且职务在身,你出宫封府,府上的事也得自己拿主意,千万不能再毛毛躁躁的,听到了没?”

越王仿佛根本没有领会到任何深意,开开心心得谢了恩典,就好像让他开心的根本不是开府自立这件事,而是不用读书本身。

不等卓思衡思考越王其人,皇帝就已经转向了太子,也是一样和蔼道:“太子,你是如何想得?”

卓思衡表面风轻云淡仿佛事不关己,但已经快要窒息了。

太子似乎很认真在思考,然后小心翼翼问道:“父皇,儿臣对封府一事有许多不知之处,可以问您么?”

“这个自然,你有什么拿不准的不问父皇又是问谁?”皇帝笑道。

太子听了这话点点头仿佛下定了决心,认真道:“那父皇,儿臣的封府是不是就是东宫开府?”

所有人听了这话几乎都楞在当场——包括皇帝。

这个问题太过直接和敏感,因为太子开府另立东宫就是要选出一套自己的班底,在东宫拥有一套三司小朝廷并染指真正的权力,但这也是很多太子悲剧的根源。皇帝在问题上十分巧妙地规避了东宫开府的事,只言出宫封府,似乎只是谈别居成家一事,没有言及关键,可太子直接点出,仿佛像是在索要东宫开府之权,实在令众人震慑,不知这个一向被视为木讷平庸的孩子哪里来的胆量和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