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第2/6页)

杨令显也深深拜道:“臣必不负圣言。”

与卓悉衡不同,杨令显身上已有了个牙尉的小军职,虽是不大,但已然可以称臣。

皇帝很是满意这一文一武两个臣将之弟的表现,又看有几人进上,也都是各家的英才少年,自是夸赞一番如今青出于蓝,听到自家孩子备受褒扬,几家势位极高的有爵之家也都倍感天恩浩荡,纷纷起身谢恩,一时皇帝近前子弟云集,十分热闹。

卓思衡从刚才两次的恍惚中回过神,看着皇帝欣赏夸奖这些晚辈,忽然意识到哪里不对!

糟糕!这是遭遇战!

他刚意识到的瞬间,皇帝已经放开音量开口道:“眼看诸位爱卿之子年纪轻轻便已开始独当一面,尚未能入仕的也都有青云万里之羽,实在令人感叹。其实……朕的孩子何尝不是也有到了该有所作为年纪,却因朕的溺爱和骄纵被留在朕的身边无处施展,朕想,是不是也该到了让孩子们出宫封府的时候了?”

卓思衡几乎能听见所有人脑内警报大作的此起彼伏之声,自己老师已经是将眼睛睁到最大。

这是什么危险的话题?真的适合在这种温馨融洽的场合讨论吗?难道在朝上讨论不是更好?

除非……皇帝希望这个讨论能在非正式场合进行。

那他一定也多少有试探而非真的要大家讨论可行性的目的。

或者是是不是真的封府出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两位适龄皇子会在这个问题抛出后如何应对。

好的,目的明确了,现在来思考皇帝想要的答案。

皇帝一直以来闭口不提成年皇子的出宫封府之事,皆因不想像前几朝尤其是他亲爹那一辈发生诸位皇子过早封府而老皇帝又是个老不死的情况,于是每个皇子都拥有足够多的时间来为自己积蓄政治力量角逐皇位,这也是导致皇帝的戾太子亲爹最终无有善终的重要原因。

他不希望朝野混乱,也不希望任何人过早对皇子进行站队,甚至不惜为此当年铺垫许久,彻底断了各家子弟入宫伴读皇子之常俗。

这样一来,百官公卿无法在他还在壮年时就首鼠两端,大家也难有合理之由重提言及此事,时至今日,皇帝当然乐得假装成年的孩子还是孩子。

那么,他想要的答案,其实就并非是一个确切且确凿的期待,而是态度上的表现。要知道他如果希望得到明确答复,在朝堂之上见到那些模棱两可的太极高手,他便可以以皇帝的身份斥责,逼迫他们必须做出选择,但在今天这场宾主皆欢宴会上,即使有人和稀泥他也不能将人怎么样。

今日水龙法会宫宴,重要的文武臣子和皇亲勋贵都在,没有什么时机比眼下更适合试探的了。

所以,皇帝想要的不是答案,而是除去皇子反应以外,其余人的表态。

最后,知道了皇帝的提问的目的和正确答案的方向,还有一点,那就是他和太子到底该如何作答?

卓思衡的头脑风暴速度之快,几乎是皇帝每说一个字他的思考就推进一个进程,等到皇帝话音落下,他已基本理清思路,再一眨眼,答案便已陈上心头。

只是他知道了,太子还没知道啊……

因为刚才皇帝因悉衡进上后叙话的传召,卓思衡眼下就站在上一级高台的侧列,这距离离皇帝一家都很近,别说打手势和递眼神了,就是朝太子看一眼都会被皇帝发现。

这辈子没做过弊的卓思衡忽然很后悔,他这两辈子都应该尝试尝试的,不然现在也不会全然无措,只能寄希望于太子悟道一些其中关键。

太子,务必努力回想!我给你押过这道题的!

这时候,多亏赵王又及时出现,为所有人争取了时间。

“不!我不出宫!我要和父王还有母妃在一起!”赵王大概只听懂了自己要出宫,已经快要哭出来了,拽住皇帝的龙袍便不松手,罗贵妃忙起身安抚,然而却并无作用,赵王的眼泪顺着脸颊就落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