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第3/8页)

于子林也明白这个道理,道:“连州之危已经解除了,只需留下两千常驻兵员,其他的都可带走去协助黄统领。”

“一会儿赵将军回来再议此事吧。”刘子岳眉毛拧了起来,“信上,黄统领说,封州的官员被杀了大半,其中就包括了封州知府。其余的,要么是躲了起来,要么是投效了红莲教。投效了红莲教的肯定不能用了,想要让封州尽快恢复,需要得力的地方官员。”

打下封州容易,要封州恢复元气,平复战争的创伤,不容易!这需要有经验的地方官员,安抚民心,鼓励大家恢复生产和生活,平息战乱带来的影响。

于子林在地方为官数年,自是知道这个道理。

现在连州城的危机虽然解除了,但城里还有许多事情需要处理,王小二等人虽然被清除了,但难民中还有没潜藏的红莲教徒也不可知,还需进一步调查,安置这些人,他暂时走不开,而且即便能走得开,这也不可能长期呆在封州,兼任两州知府。

可封州是他们牺牲了一千多名将士,耗费了无数的心力、财物才打下来的。而朝廷,不过就是给他们下达了一封收复封州的圣旨罢了。

若是将封州这么拱手让人了,于子林不甘。

他劝道:“殿下,封州是南越通往北方陆路的必经之地,可以说是南越的最后屏障。这次之所以有连州之危,跟封州的陷落脱不开关系。若是封州掌握在我们手中,南越将更加安全。”

刘子岳虽然性子懈怠了些,但也不是那种为他人做嫁衣裳的傻瓜,更不可是会将自己的利益白白拱手相让的人。

于子林这想法跟他不谋而合。

他说:“那于大人有什么想法?”

于子林马上明白这事有戏,立即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殿下,不若咱们举荐徐云川徐大人去封州任职。徐大人本就冤枉,事情已经过去这么久了,想必楚王也不会一直揪着不放,况且此事还有公孙大人和我家恩师从中斡旋,成的几率很大。”

刘子岳认真思考这个可能。

徐云川为官的人品没话说,而且他做了十几年的地方官,经验丰富,让他担任封州知府,刘子岳放心。

“你这提议不错,不过咱们一旦要做,那就势必要做成,保证万无一失才行。”刘子岳说道,“而且这事尽量不要影响到陈大人。”

于子林点头:“殿下考虑得甚是周详,可是有了办法?”

刘子岳笑了笑:“办法是有一个,就是有些冒险,成不成不是很好说。”

他也不卖关子,直接说道:“你与黄思严大力推荐曹正卿,回头让陈大人和傅康年等也鼎力支持曹正卿。而公孙大人,则极力举荐徐云川。你与黄思严受了晋王这么大的礼,怎么能不表忠心呢?这就是好机会。”

于子林拍案叫绝:“还是殿下有办法,这计虽说冒险了一些,但若是用好了,可一举两得。”

晋王如今平乱有功,在朝廷的威望剧增。

朝中凡是觊觎那个位置的皇子,必然视晋王为大敌。

而他于子林和黄思严都已经被打上了“晋王”的标签,妥妥的晋王党,这时候他和黄思严都站出来推举晋王嫡系曹正卿。曹正卿肯定会对此感恩戴德,觉得他们俩仗义,晋王也会更加信任他二人,以后想让晋王帮帮忙什么的也方便多了。

但其他皇子看到这种情况,肯定不想看到晋王的势力在南越扩张,势必会想方设法阻止曹正卿担任封州知府。

而这时候,公孙夏跳了出来,举荐徐云川,就给其他几个皇子释放了一个信号,公孙夏并不买晋王的账,还没被晋王笼络。

众皇子自己安排人手到封州,其他人都不会满意的,肯定不答应。这时候最好的人选反而成了公孙夏这个谁都不站的耿直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