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孙烈压力很大(第4/5页)

杭峰站在出发点,惊讶的发现,蒙在自己大脑里的“雾”,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就散了。

整个人好像都轻了几分。

这就是东道主的魅力。

是常规赛场的魅力。

杭峰很清晰地认识到,这是自己没有感受过的部分,那种什么都还没有开始,就已经备受期待的感觉,来自于同胞,来自于脚下的这片土地。

炽烈的,如同火焰在燃烧。

杭峰闭上眼,深呼吸一口气,紧闭的双眼再次睁开,眸底深处有一簇火苗在燃烧。

脚下移动,横板变竖板,滑行的感觉伴随着四周流动的物体,沿着这条加速道,向着前方冲去。

“唰”的声音在耳边奏响,杭峰注视前方,一口绵长的呼吸这这个过程里悠然吐出,随后伴随着新的甘冽空气钻进鼻腔,整个人倾斜往下,进入到了U型池里。

于是,随着他的出发,所有的加油声又消失了。

就像自己也在深度参与到这场比赛里一样,屏着呼吸,跟着紧张。

滑行在U型池里的人,在那如碗状的弧形中,俯冲而下,紧接着又悠然往上。

接着一个向上的跳跃,飞跃而起。

前手抓板尾。

身体向后躬出明显的弯弓形状,同时一个外刃的偏轴一周半,犹如月牙儿飞舞般的旋过半空,利落优雅,又翩然落下。

偏轴一周半,540度?

在入场处等待的孙烈看见这一幕,惊讶地扬了眉梢。

540度而已。

前手抓板尾而已。

都是非常简单的难度。

至少对于他们这个级别的选手,只要抛飞的高度合适,随随便便就能做出来。

只是,完成也有个前提。

就是惯性足够,抛飞的力量足够,高度足够。

毕竟这算是一周半540里顶格的难度了。

也不是说轻松到小朋友就可以随随便便完成。

因而,对各方面都有一定要求的动作,放在第一跳上,未免就有点勉强。

让孙烈做,第二个折返轻轻松松就可以完成,只是从未在第一跳上去做过。

这已经和惯性没关系了,完全属于原地硬拔,才能完成的技巧。

要更高的爆发力,跳的足够高,转的足够快。

毕竟这种向后拉伸的抓板方式,转的是大圈,需要的时间可比其他的动作难多了。

可就是这样孙烈都不愿意去碰的动作,杭峰硬生生在第一跳里完成了。

不但完成,还完成的很好。

起跳的位置恰到好处,落点也精准到脚下像是长了眼睛,看不出来太过勉强的地方,这一跳不但成功为杭峰获得了更高的分数,还让他获得了更大的动力。

只能说,小孩儿特别认真吧。

孙烈扬眉笑了一下,觉得杭峰的表现有点出乎意料,作为一个世界冠军级的选手,应该明白资格赛不需要动用全力的战略,毕竟状态这个东西,有时候一旦用掉了,后续就会比较乏力。

孙烈笑着,目光追着杭峰的身影移动,看着他第二跳高高跃起,一连串的数据就如同字幕一般在脑海里流淌而过。

孙烈笑不出来了。

后手抓板头,空中翻腾一周,加偏轴转体两周,落地再来一个半周的转体,反向落地。

咦!?

第二跳可以完成三周半这个动作的吗?

如果说第一跳,还在孙烈的实力范围内,勉强一下也能做出来,那么第二跳的这个难度,就算他勉强也做不出来了。

杭峰的实力在暴涨。

完全出乎了他的预料。

不过就是出去转了一圈,参加了第三站的联赛,再加上不到一个月的强化训练,可以达到这个程度吗?

别说一个“洲际杯”,在国际赛场上,在第二次折返就去拼三周半的情况,也不多见。

毕竟,也不是必须的。

三周才是这第二跳的合理范围,就算多半周,裁判也不会给出超过0.5的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