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孙烈压力很大(第2/5页)

毕竟只是“洲际杯”,选手的履历大多不算丰厚,需要阅读的内容并不是太多。

他的目光快速的在资料上翻阅,随之在脑海里也会浮现出一个接一个的印象分。

没有注明,却都记忆在脑海里。

就比如这次东道主的孙烈,作为华国在这个项目上最强的选手,四年前还一度完成过五周的技巧,拿下了一枚世锦赛的铜牌。

这样的一名选手,这几年虽然一直没有进步,但整体状态非常稳定地停留在四周半,再考虑到东道主的加成,他的分数已经先一步的在查利的脑海里浮现。

88~91分,东道主可以再多1分,在他没有更多突破前,最多92分,不能再多了。

至于出现失误,就按照程序扣就好。

如此,就是所谓的印象分。

再往后翻,照片上出现的是相对陌上的脸,华国名字翻译过来叫做董杨。

董杨几乎没有国际赛场的履历,是通过东道主“外卡”,参加的这场比赛。

个人履历一栏,倒也不是空无一物,从华国的资料库里调出的档案,说明这个选手的水平稳定在四周,偶尔可以完成四周半的技巧。

印象分……80分左右,还是有东道主身份加成,在这个赛场属于进决赛需要点运气的选手。

查利将目光从董杨的履历上移开,再一次看向他的年龄。

21岁,一个很年轻的选手。

如果不是后面还有一个人,他或许会认为这是华国培养的后备梯队成员。

不过现在嘛……

再一次地翻开下一页,一名浓眉大眼,精神抖擞,看着就很年轻的华国小伙儿的照片,出现在了查利的眼前。

查利的表情瞬间变得复杂了起来,眉心也微微蹙紧。

杭峰。

恐怕现在全世界在体育圈里工作的人,没有一个会说自己不认识杭峰吧。

这个年仅17岁,就在极限运动取得傲人成就,一年时间连夺两个极限运动世界冠军,就连查利都佩服。

只是……

目光落在杭峰的个人履历上,查利的脸色像是吃了苦瓜一样难看。

小孩儿的全国冠军倒是挺多,从一周到三周的难度有迹可循,看过去密密麻麻的冠军头衔非常可观。

然而总归只是国内的赛场,还是U级赛场,做不得任何的参考。

明明知道到了“洲际杯”,国内资料就没有太多的参考价值,华国的雪联还是将这些打印进去,对方打的什么主意,他一清二楚。

不过就是想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一点他的印象分吗?

“哼!”

非常不礼貌的小手段!

如果不是杭峰,换一个人,他的印象分只降不高!

杭峰在国际体坛的成就,还需要这些小手段吗?

查利心里不悦,目光落在接下来的履历上,陷入了深思。

这是杭峰在上届“X-games超级U型池”获得的成绩,初出茅庐就获得了第七名的成绩,并且在赛场上态度极好地展示了他所有四周的“难度池”,还有一个四周半的技巧难度。

随后,还有今年全国联赛,杭峰在赛场已经填满四周半“难度池”的履历。

老实说,无论是国内赛场,还是“X-games”,对于来自于国际雪联的查利而言,都不具备太多的参考价值。

国内赛场可以做手脚的地方太多,“X-games”是大池子本身就不同。

在常规赛场干了这么多年的裁判工作,查利还是第一次遇见这么棘手的选手。

潜意识里觉得他很强,但呈现在自己眼前的数据,却说明他只是一个“世界杯”赛场上最常见的运动员。

通常这类运动员的印象分数也就是90分。

在这个赛场,拿下奖牌都很难,更不要说在“世界杯”上了。

可他的内心深处在提醒他,不对,不是这样,他了解到的杭峰应该更强一点,才配得上他迄今为止取得的成就。